有些故事,听了就会从骨子里冒出血来,从血里面迸出火来。有些传奇,听了就会从肌肉里面凝出铁来,从铁里面锻出神剑的锋芒。而这些故事,传奇,有的偏偏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们的一言一行,从历史中一斧一凿地被刻到故事里面去。大明王朝1566,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让人读完之后,酣畅淋漓,阖卷回味,感觉整个天地都敞亮了,感觉身体里也有那么一块铁,炽热地发红发光,只要再加锤炼,也能成为一柄气冲牛斗的神剑。
一个人要有怎样的学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明。一个人要有怎样的胆气,才能梗住脖子维护自己思想的清明。一个人又要有怎样的学识与胆气,才能让最高统治者赞叹一声“就是我大明朝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唯此人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其实有些难猜,如果我没有告诉你书名是《大明王朝1566》的话。你可以猜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可以是以碗剔肉的杨继盛,可以是留取丹心的文天祥等等,当然你也很有机会猜中是犯颜直谏的海瑞。中国五千年历史,虽然论起源不及埃及之久远,论现在稍逊欧美之发达。但是能让中国绵延五千年而屹立不倒的,想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于谦、杨继盛之类的的一柄柄神剑,铸就了我们民族血脉中最坚韧,最坚固,最坚强,最纯洁的那部分。也是这部分传统精神在我们灵魂里面埋下的铁的种子,遇到《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书后会被点燃,渴望被铸成一样的神剑。剑,百兵之君。这样的兵器本身就带有君子的品格基因,当得起神剑的比喻,自然也唯有真正的君子才行。而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一柄开刃的宝剑,参考海瑞的事迹,需要的是一身铁骨。这副铁骨需要是最耐寒的骨头,纵使家贫如洗,也要清清白白;这副铁骨需要的是最耐火的骨头,即使位高权重,也要端端正正;这副铁骨还需要的是耐高压的骨头,不论是小蝇巨虎,都无所畏惧。我们的基因里面都有对“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向往的基因,但一个大丈夫的骨骼必须是上面提到的顶配铁骨才可以,一柄神剑只有只有这样的大丈夫才能配得上。
书里面的那柄剑是海瑞,对,就是那个穷的买不起肉的海瑞,就是那个坚持正义的海瑞,就是那个敢于上天下第一疏的海瑞。嘉靖皇帝最后称他是一柄神剑,也的确在书中他如同闪电,总是从最黑暗的云层中直喇喇地刺出光明;他就如同惊雷,能够从最愁闷的阴郁中轰隆隆地发出声音。
海瑞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总是君父,圣上,纵使他已经是当时最锋利的宝剑,但是他还是只能寄希望于君父的觉悟来保护他最珍惜的百姓。但又不能否认,在那个时代里面,他有着最硬的脊梁,最宽的胸怀,最纯的心灵。
2021年5月29日 上午8:23 1F
河唐先生说:春时雨。夏时流萤。秋时叶漫山。冬时尤雪。 如白雪渐染,青丝变华发。 我们会相守到老吗。短的是岁月,长的是真情。相遇在天,相守在人。唯有此心如如,默然欢喜。看一本书亦是如此,会心之处,默然欢笑,以物喜以己悲,你的书评吓到我了[玫瑰][玫瑰][玫瑰]
大浪淘沙,所谓历史,就是一部居庙堂之高的人斗的历史,张居正也好,杨继盛也好,于谦也好……说穿了,都有一个打动后人的东西,那就是-忠,但同时这些人,都有其共同的局限性,那就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难以跳出封建社会的历史格局,无法有超越历史的思维格局。然后,不得不承认,也正是这些“猛人”,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不管这种影响时好时坏,但总而言之,组成了中国灿烂文明的一部分。
是啊
国内缺乏的就是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更加缺乏的是培养这种精神的土壤。于是才会让昔日的繁华与荣耀变成今天的落后与耻辱。这还不算,还有麻木不仁的无知和愚昧。鲁迅曾经想要努力改变的国民劣根性到今天愈演愈烈。
2021年5月29日 上午8:44 2F
此书没有人民的名义中脸谱化的描写,书中勿论是忠奸之辈,均有血有肉,形象生动。二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老奸巨滑的严阁老,待候皇上多年后被贬的吕芳,这些不算好人的角色,亦让人看到其中的孤独,无奈,善良。值得一看的好书!
2021年5月29日 上午8:44 3F
这本书好看的有点出乎意料,全程花了不到17小时看完,酣畅淋漓!堪比雍正王朝。刘和平笔下的嘉靖睿智深邃,按理说他在位时百姓疾苦,但却让人恨不起来。浓墨重彩的海瑞,虽然还是印象里那个大公无私、为民请命的清官,但在对待家人的方式上,实在爱不起来。看来果然如书里所说:想当好官,就最好不要有家人。书中即使有如徐阶、胡宗宪这样的心怀苍生的治世贤臣,也无法抵挡其家族在他们光辉下的蝇营狗苟。这样对比起来,虽然书里精彩,却还是更喜欢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