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MoMo 2021年5月29日10:32:22
评论
626

越来越觉得“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年纪小的时候,都比较浅薄,容易冲动,看书看不懂其中的深意,有可能受内容表面的“打打杀杀”“哥们儿义气”的影响,会干出些出格的事情;反之老了,经历的多了,看东西也深入了,再去看一些书的时候又容易去联想,或者说是多想,人一旦想多了心就不平了,性也就不静了,却也不是好事情。

小时候看这部书,只是单纯感兴趣书中对于各种“打仗”的故事描写,什么“三英战吕布”、“子龙救阿斗”、“关公走单骑”之类的,这些章节都是反复的看,然后跑去如数家珍般的和小伙伴们吹牛,还经常为了各自心中“战神”的武力值排行与小伙胖们争的面红耳赤(吕布除外),不过那时候对于三国中的人物对白什么的好像兴趣就不太大了,总是草草的一带而过,真叫是“只爱斗勇,绝不斗智。”

讲到小时候看三国,就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记得那时候男生受三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流行“拜把子”,几个小伙伴只要玩的来,就学着刘关张三位大佬去拜把子,“仪式”也很简单,找个干净的地方,跪一圈,反正磕头就好了,然后再买瓶可乐,一人一口,分着喝完了,以后大家就是“兄弟”了。

更搞笑的是,还偶尔会出现“凑把子”的现象,就是几个人凑一起,想弄个“响当当”的“江湖名号”比如什么几条龙,几只虎什么的,想凑个整数吧,人又不够,那怎么办呢?每当此时,就会有人提议,各自去找自己身边的朋友,只要他愿意,那就拉进来,大家熟不熟,互相是不是第一次见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凑齐了就圆满了,名号也就对的上了。

我后来大概估摸了一下,自己参与过的“拜把子”加上被拉去“凑把子”的,前前后后估计最少也得有二三十次,涉及人数达到百十来人,其中大部分人的名字我都不记得了。不过到最后没有一组“兄弟团伙”能够“相濡以沫”的走下去,全部都“相忘于江湖”了,想想也是挺有趣的。

长大以后再去看三国的时候,兴趣点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打仗”的部分反而一代而过了,更多的是去咀嚼人物的对白,试图去探究每句话的背后是否还有深意,然后结合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去思考,往往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货与感悟,不得不说,一部三国蕴含的信息量真的是太大了。

从古到今说三国的,写三国的,研究三国的人那是多了去了,所以我也不想去展开谈太多,就把其中三个开国大佬挑出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认识。

也许有人会说,曹操又不是开国大佬,那是他儿子称的帝呀。这确实没毛病,不过丕少爷称帝后不是追认他爹帝号了嘛,再说了能与孙刘并论的,整部三国除了曹操还有谁呢?而且谁叫本人自己也大爱孟德兄呢。

先简单说下个人对刘备与曹操的公众形象发生反转这个事儿的看法。

刘备形象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正面的,忠君、爱国、仁义礼智信样样都是传统文人的道德标准与楷模;而曹操也是“道德楷模”,基本上就是反面教材的普及入门版本,谋权、篡位。奸邪、狡诈等等,反正就是坏的不能再坏那种坏蛋。

不过近些年来,这两位大佬的公众形象发生了反转,刘备成了“伪善”,曹操则变成了“真我”,怎么说呢,无论是刘备和曹操都已经成为了历史,自己肯定是“翻不了案”了,史书还是那些内容,也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大家的解读变了,变的原因是在于时代变了。

在当下的时代,“皇帝老儿”早被打翻,成为过去时了,也就没有什么“君”需要去忠了,那么既然没有“君”需要忠,流传千年的封建思想构筑的文化体系与价值观也就土崩瓦解了,人们要求自由、平等以及个性的释放,对于个人的价值体现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的,这时,曹操的性格特点就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与审美,谋权篡位变成了率真并敢于挑战权威,个性张扬不安分的性格也就变得可爱而有个性了。只能说,历史人物的公众形象是随着时代需要而变化的,不同时代的民众需要找到与当下价值观相同的历史人物进行包装渲染,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下面具体来谈下我对三个大佬的一些看法。

刘备

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前半生主要职业为“织席贩履”,说白了就是社会底层的手工业者加地摊小贩,无社保,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而且无关系,无背景,无资源,无人脉,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代表,

就这么个“多无”的人,竟然大器晚成,建立了巴蜀政权,并一步登天,其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真的很多,甚至有可能是最多的,因为大部分人其实比他的情况还要好很多,却一生碌碌无为。

刘备不惑之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两手空空却很快找到两个联合创始人,并且一起组建了一个皮包公司。不得不说,刘总运气真的是很好,张飞的勇猛先不谈,关羽是何人?武圣好吧,我要是没记错,关羽应该是唯一一个人还活着就被尊为圣的人,关张二人对于刘备集团前期的作用是用目共睹的,可见机缘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多么重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吸引关、张的,我想除了机缘,更重要的是刘备创业理念,用理念去吸引人才、感化人才、留住人才,并一直将自己创业初期的理念贯彻的很好,形成企业文化,反之,如果一开始刘总遇见关、张,就是一句“老子要当皇帝”,我估计就没人跟他玩了,弄不好以三爷脾气很有可能还会挨顿揍。由此可见坚持正确的理念、传播正能量对于一个创业者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我没有找到一个皇帝能把品牌营销做的比刘备做得更好的,延续千年被历代文人作为忠君爱国的典型代表,尤其到了罗贯中手上,把这种正面形象树立到了极致。

我感兴趣的是,在刘备既没有钱,也没有权,还没有资源的时候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所以在这里我简单的来分析分析。

一, 自我包装,打造正面公众形象

刘备先给自己进行包装,把自己的背景定义为:皇叔,当然这个皇叔是无法考证的,再以此为基础,行走江湖,扩大影响力,以“忠君爱国,仁义为先”的口号吸引各方注意,利用各方势力的政治诉求,迅速成为其中支点,最终把一个子虚乌有的头衔做成既定事实,其中手段之高明令人咂舌。

二, 定位明确,树立品牌形象

如果说曹操善于造势,那么刘备的借势能力就非常强悍了。刘备的整个品牌是以仁义为核心,忠君,爱国,扶汉为本纲的矩阵式架构,广告语也是根据市场需求,时时更新的,尤其一句“汉贼不两立”瞬间足以秒杀“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句现代广告语的效果了,要知道,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几乎就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多年的士子们心中的理想,深深的抓住了天下士子的心理,充分迎合了受众心理,成功打造了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它传播的不是广告,传播的是满满的正能量,高手!

三.重视粉丝感受,实现口碑营销

一个典型案例就能说明问题,就是刘备放弃新野时带着十几万百姓一同撤离的事件。额,开个玩笑,这简直就是一场经典的活动案例,首先当时的整个荆州地区才多少,刘大咖就已经有十几万忠粉了,足可见刘备对于新野社区的管理与维护能力了。然后大敌当前时,刘备没有独自逃离,而是掩护百姓一起撤退,这样做一方面加强了百姓对于刘备的信任,另一方面瞬间拉升了百姓对刘备的品牌忠诚度。通过这个事件也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服务意识非常强的人。最后这十几万人无形中都成了刘备的宣传渠道。在那个没有微博的时代,一场活动就能带来十几万的转推。。。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事情不要忘了,人们口耳相传的内容是不断被夸大的,这种蝴蝶效应带来飓风式的影响力。。。。

四, 态度,行动力,眼光

对于各个诸侯来说,刘备就是一灾星,投奔谁谁倒霉,从各诸侯被消灭的顺序坐标上看,基本清晰的勾勒出了刘备的逃跑路线。自己干,被消灭。借钱干,被消灭。和别人一起干,别人一起被消灭。。。额,这种挫败又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可是,刘备就干了,我基本上算看出来了,刘备是抱着大不了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心态在干革命,反正本钱不是自己的,成,则飞黄腾达,败,则借钱再来,只要命不丢,就一切皆有可能。这里说明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刘备具有败而不殆的态度,第二就是卓绝的眼光 ,第三强大的行动力。态度和行动力就不说了,眼光在于刘备对于市场现状非常了解,虽然诸侯众多,却暂时没有出现垄断迹象,目前市场还是一片蓝海,那就是机会,一旦分出个一二三,形成寡头那就不要玩了,准备换行业吧。

刘总的部分先到这里,下面进入下一个。

曹操

我对曹操的基本看法就不说了,大爱两字已是全部,所以就直接进入我感兴趣的,和我觉得用得上的几个点吧。

一, 用人之道,唯才是举

唯才是举这四个字,就是曹操弄出来的,可以说这是现代公司人才管理的奠基石。在曹操看来,不管白老鼠黑老鼠,只要不被猫吃掉的就是好老鼠。这样的方式使曹操手下各色人才齐备,储备干部众多,覆盖领域全面,军,政,农,工,商,全面发展,这也是最终曹魏政权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反观孙刘,这基本是不可能的,蜀汉政权的核心价值观上面已经提过了,这就直接把道德品质作为门槛固定在那了,这也是蜀汉政权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原因之一。至于东吴,家族企业你懂的。

二, 自我修养,不断提高

在曹魏政权里,如果说全才,那就是曹操自己了,虽然三国中没用明确记载关于曹操的自我修炼,但是通过种种迹象还是能窥探出一二的。首先,他一定有大量的阅读,这点不多说。其次,活学活用,绝对没有僵化思维,这点从其用人,领兵,治国都能看得出来。还有就是虚于纳谏,并且可以判断出各种建议的质量,并且合理的整理于落实。这些基本品质虽然都很浅显易懂,但做得到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三, 未雨筹谋,培养接班人

曹操很早就意识到,统一天下可能不是二三十年就能完成的,而需要两代人三代人去实现,所以早早就开始抓几个儿子的教育,并组建生后的班底。爹辈在拼的时候,三个打成了平手。拼儿子的时候终是曹操干赢了,不说曹丕有多牛吧,比蜀汉小胖子和东吴大少爷那是强的不止一点两点吧。说到这里我提一句,关于三家打架,晋家捡便宜这个事儿,我只能说曹丕命真短,司马真能活。

OK,曹操先到这里,下面说孙权。

孙权

貌似在三国风云中,孙权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可以理解,诸侯割据时,是他父兄当权,后来就看几个大都督抢镜。然后三足鼎立的时候,基本上他还是躲在幕后,很少出来抛头露面,感觉是没做多少事情。但,这是不对滴。

很多人说创业难,其实守业更难。创业失败别人会说你不行,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守业的就麻烦了,做好事情吧,别人会说是因为老子牛逼,做的一般般吧,人就会说儿子不如老子能干,做不大。做的差吧,别人就会说,儿子真垃圾,真对不起老子。反正老子就是参照标准,除非你非常非常非常的牛,别人才会说这儿子还行。所以说,孙权天生就自带了一点六娃的气质。

但我很佩服孙权的管理能力,孤儿寡母,临危受命,麾下全是三代老臣,资历没人高,经验没人足,核心技术也是别人掌握着,想想我也是替他牙疼。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一个毛头小伙子,兄长突然过世,接手家族企业,还不是一家小企业,而是一家跨国区域垄断型上市公司,面对百万员工,核心管理层全是老家伙,以前不是喊哥哥就得喊叔叔,弄不好就会被股东合伙干出董事会,其中之艰险可想而知。

但是孙权挺过来了,不但是挺过来了还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这种能力能不使人叹服吗?我例举几个点来加以说明。

一, 有自知之明,敢于放权

孙权自己的执行能力到没有看到有多强,后方张昭在打理,前面站着一排大都督,自己就跑到合肥和张辽打了一架,结果以自己的惨败直接给张辽加了个名将的职称,倒也算做了件好事。。。不过除此之外,孙权基本就没什么太大的过失了,委以重任的没有一个让他失望的,本本分分,勤勤恳恳的为他卖命,他也能做到不过多干涉这些部下的自由,任其发挥,这才创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战例,试想一下,如果以孙权的水平,不断发号施令,干涉各项事务,一有机会就刷存在感,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去刷存在感,那么江东这块招牌能挂多久?无为而治才是大治。额,在此省去若干字,我不是说你们老板不好,别多想。

二, 当机立断,掌握大局

一个例子说明问题,吕蒙是怎么死的。吕蒙也算为东吴立下不世之功,回来三天暴毙,这下手也够快够准够狠的,毫不拖泥带水。很多人为此抨击孙权的不近人情,兔死狗烹。我倒是不这么看,首先,吕蒙弄死关羽算是不顾大局彻底得罪蜀汉政权,说明吕蒙没有一个作为大都督的格局,不配此职,但毕竟其为鲁肃举荐,又在军中威望颇高,而且大胜归来,降职恐出乱子。其次,吕蒙为一己之私公然抗命,而且是一抗在抗,已经抗到拔电话线的程度了,这已经严重影响孙权的统治地位,那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杀,并制造假新闻。但这么做的后果和风险也是极大的,但从资料上看,东吴并未就此事出大乱子,反而孙权顺利将军权收入囊中,足以证明孙权对东吴的掌控力度。

好的,孙权的暂时到这里。

把三位老人家请出来小小总结下,若在当今社会,曹操做销售铺渠道绝对是一把好手,

刘备做品牌建设那绝对再适合不过了,孙权一定能把企业内部管理的井井有条。不过谁更适合做ceo,这个大家闲来没事倒是可以想想,暂时就不去深究了,否则几天几夜都写不完了,如有问题,望谅解。

哦,还有一个人,其实我还是很有兴趣的,不过好像不是很红,总是被大量大咖级的人物所埋没,这个人就是:吕布。额。。。这家伙在历史上基本上就是不忠不孝的代言词了,不过我倒是想替他说说话。

吕布最大的不幸就是生与乱世,还学了一身好本领,如果在当代和谐社会,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脑补一下,一个帅哥,浓眉大眼,身高九尺,魁梧挺拔,高和帅是都有了,然后还有一技之长,注意,他的一技之长不是普通的长,是行业的老大的那种长,属于尖端人才,收入可想而知。好了,高富帅都有了,还有吕布对貂蝉确实没得说,好了,温柔也有了,你说这种好男人上哪里找去?

至于道德品质,我觉得好坏去评判吕布不太恰当,在我看来吕布就是个孩子,想得简单也很单纯,只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了。他并不是不知好歹,丁原,董卓对他好,只是利用和拉拢,这个他清楚,真说感情几乎没有。相反的,吕布知道陈宫对他是真心的好,就像父兄一样,所以虽然吕布有时候耍孩子脾气,也因为陈登父子的离间而与陈宫疏远过,但你真让他抛弃陈宫,或者说杀害陈宫,他应该是做不出来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部三国,其实并不厚,但是若想去深入解读,那解读出来的信息量真的是无比巨大的,四大名著,虽然各有其特色,但绝对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不过个人偏爱三国,因为它总能将我带入一个遐想连篇的英雄时代。

结尾处奉上电视剧《新三国》曹操的经典语录,都是压箱底的哲理干货,霸气十足,与大家分享。

“我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还是相当崇拜袁绍的.为何呢,因为他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三十岁上下,我和他同朝称臣,外表我尊敬他,内心我已经瞧不上他了;四十岁左右,我与他各霸一方,我简直开始蔑视他,因为他,身为人主,却心胸狭隘,器识浅薄,外宽内忌,刚愎多疑,志大而智小;

身为统帅,却有谋而无断,,色厉而胆薄,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身为人父,却听任几个儿子拥兵自重,肆意争夺世子位,用亲不用贤.

由此可见,我这位袁绍老兄,无论是为人主,为人父,还是为统帅,都是外表庄严,内里平庸.”

“欲杀贼,必先屈身事贼!”

“如果说,做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害的话,那我宁愿当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

“所谓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上能洞察宇宙之妙,下能吞吐天地之机。”

“玄德啊,原来我以为,仁义就是仁义,岂有他哉,后来我明白了,仁义到了你这儿,就不光是世道人心啦,它还是杀人的利器。”

“荀彧啊,你是怕我嫉妒你吗?不会的,因为我了解你的忠心,我要是嫉妒你,不就是嫉妒我自己吗?”

“两个月前,我还在此青梅煮酒,与刘备笑论天下英雄,如今情形不再,秋风落叶,树木凋零啊。连那刘备也反了,不过我看无妨,秋风落叶也可一赏,枯木寒窗也可助兴。”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岂能后悔,如果刘备敢反,正好给我一个取他首级的机会。”

荀彧对曹操的评价:“为人主者,知错,改错,却不认错!”

刘备胆敢来攻城,即刻擒杀,提头来见!

“兵法之道,变幻无常,既要熟读兵书,又不能被兵法所缚。”

“世人只知道曹操之威,却不知道曹操的恩典更重于威严。”

“忠义有何不好呢?好得很,没有忠肝义胆,谈何英雄壮士。但是我要把关羽对刘备的忠肝义胆变成对我的忠肝义胆。”

“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如果要比将士多寡,我永远也比不上袁绍,可是要比起精悍和智谋,三个袁本初绑一块儿也比不上我一个曹操!”

“首战胜,袁绍兵败如山倒,天下归我;首战不胜,我们丧家失所,死无葬身之地!”

“良臣事庸主,真乃人生莫大的痛苦!”

“你可知道,这人的脚为什么比手和脸都要白呢?因为它老藏着!”

“人可以断臂求生,怎么能断头求生呢?”

“人哪,骂是骂不倒的,誉满天下者,往往也是毁满天下。我这份气色,这份精神头儿,那都是叫人给骂出来的。”

“吓破了胆的军士再多也无用,惊弓之鸟,任其自去。”

“既然苍天不负我,我也绝不会辜负这片苍天的。”

“我曹操,生当豪杰,死亦鬼雄。断不可堪忍受楚囚之辱!”

“将者,如果不经历几次败仗,如何能够知道怎么去打胜仗?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只有败而不怠,败而益勇并且最终取得胜利的人。”

“失败是个好事,失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成功;失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取胜;失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取天下!”

“打败仗都打得这么漂亮!”

“不要愤怒,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也不要恨自个儿的敌人,因为仇恨会使你丧失判断力,与其恨自个儿的敌人,不如拿它来为我所用。”

“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咱们慢待了人家,人家骂两句是应该的!”

“该走的走了,该来的才能来!”

大计方略如果下了,就不能轻易变动!

“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如能变乱为治,岂非不幸中之大幸!”

“死不可怕,死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

“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

“你们这些鼠辈,在阳间不是我的对手,到阴间就能翻过身来吗?”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9日10:32: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079.html
知道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吗? 读书

知道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吗?

因为这本书就是一本讲权术的书,什么是权术?权术本质上就是人性恶的一种展现方式。 你没发现吗?在三国里什么样的人最终能取得胜利?不留情面的说,就是那些越卑鄙、越无耻、越不怕下作的人能赢! 整本书自始至终...
居士总归天上仙,归去一切皆不见。 读书

居士总归天上仙,归去一切皆不见。

致三国 三国连绵一本书,写满无尽辛酸泪 年少读书慕孔明, 现今回首竞生辉  人生好似一个圈,常山出发凤鸣回 常胜将军悲白发,纵横一生永不悔  附上八月写的一篇赋,纪念我仰慕的三国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读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完了《三国演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千里走单骑,孔明三气周...
终于第一次完整地通读完《三国演义》的原著 读书

终于第一次完整地通读完《三国演义》的原著

利用零碎拼凑的28个小时,终于第一次完整地通读完《三国演义》的原著,不同于儿时的白话版、影视、别人的评说或者游戏里的三国,直接阅读老罗原汁原味的三国,感受的确挺不一样。完整补充了被其他二次加工作品省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