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要读原文,也不妨读读蒋勋的解读。

MoMo 2021年5月29日15:17:253597

讲真,我都不敢说我喜欢《红楼梦》。

这年头,喜欢《红楼梦》的人太多了。读大学时,拿着本破旧的《红楼梦》前前后后读了几十遍,还专门去听了中文系一位才女解读的《红楼论坛》,于是略微知道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流派。后来,工作忙起来,《红楼梦》离我渐行渐远,但情结依旧。直至前段时间,豆瓣上议论蒋勋的新书,我才后知后觉的去翻了他的那套《蒋勋说红楼梦》系列。还别说,一看就欲罢不能,用了足足一个月时间,在每天上下班途中读这套书。

写的真好。

感受一:大俗才能大雅

《红楼梦》里有个情节:

湘云吃鹿肉,被黛玉奚落,湘云回敬到“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我总觉得,这个情节和蒋勋解读《红楼梦》多少有些相关性。

蒋勋解读《红楼梦》,并没有用一种高深和隔阂的语言解读,却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于艺术、美学、文学的见解。如果说音乐分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倒是觉得蒋勋从文学角度把优雅世俗化,把世俗优雅化。他明明读了林语堂对《红楼梦》的见解,却并没有故作高深的引经据典,只是在谈及相关情节的时候信手拈来,微微一提,读者看到也就看到,没看到也不影响理解。他熟谙曹雪芹生平,却没有刻意从历史角度去讲曹家的兴衰,只是从书中宁荣二府的祭祀、出行、饮食等细节处,讲讲“真富贵”。

感受二:人生态度当宽容

林语堂说:《红楼梦》中,他最讨厌的是妙玉。

蒋勋提及妙玉,却从另一个角度,从宽容的角度说妙玉可怜。

的确,青春少艾,兼具美貌与才情,带发修行自称“槛外人”,却对宝玉怀着极大的爱。厌弃刘姥姥用自己的杯子,最终却“欲洁何曾洁”。妙玉的人生,充斥着各种矛盾。她的青春,是压抑而不得舒展的,就如同庵里的那大红的“红梅”,在一片萧瑟中张扬。

蒋勋是宽容的,不仅仅对妙玉,包括对宝钗,对王熙凤,也包括对那些小人物。他设身处地从每个人的人物性格、成长环境入手解读每个人的“不容易”,对我们的人生态度很有指导意义。无怪乎听说某明星听蒋勋的红楼梦,原本失眠却不药而愈。

有趣的是,蒋勋提到自己做校长,不论什么情况,都不肯开除和给学生记过。姑且不从管理学角度评价他这种做法,至少他是一个宽容的校长。

人生不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这样想,很多人、很多事情也许能释然。

感受三:于细微处见真章

读《红楼梦》,我这个外行记住了结诗社赏菊吃蟹作诗,记住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形态百出,记住了大观园抄检敏探春的挥手一巴掌,记住了宝黛之间的争争吵吵分分合合。

可蒋勋说:最好看的,还是贾府日常。

比如,《极为寻常的一天》里,讲起宝钗的“冷香丸”,蒋勋论及宝钗的“热毒”,从大自然的平衡之道说起中药,比较宝黛。再比如,贾母看黛玉的窗户颜色不够翠,让换“霞影纱”,从王熙凤误认为是“蝉翼纱”对比贾母见识过“真富贵”。后文中宝玉哀悼晴雯死的祭文,宝玉和黛玉关于“茜纱窗下”的考究,也暗指了黛玉的最终命运,可谓是“草蛇灰线”。

很棒的一套书,可以从中感受艺术品味,比如贾母用萧听曲;可以感怀人生无常,比如巧姐的最终宿命;可以明晰为人处事,比如平儿应对探春管家的“新政”……这些,也许是自己读《红楼梦》中错过的。

读《红楼梦》,要读原文,也不妨读读蒋勋的解读。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9日15:17: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18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3   其中:访客  3   博主  0
    • 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 9

      “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带着一颗悲悯之心去读,会发现有香气的灵魂是多么的可爱,那些可憎的人和事也没有那么悲哀了。说千道万,慈悲为怀。

      • 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 9

        蒋勋讲的红楼不少红学专家诟病于他。反正我听着挺喜欢。想想一本红楼养活了多少以此为生的专家,非得要没完没了地刨下去,才能榨出实质的价值来……曹雪芹怕是也想不到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会有把他的文字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再反刍个没完没了的专家们这么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研究他[捂脸]

        • 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 9

          是的是的,蒋老师这套书错误其实蛮多的。但是他从佛经、美学、青春等角度去解读,让人感觉还是很轻松的。红楼说到底,就是一本书,而不应该付诸太多书以外的东西。书友早点休息哈…[抱拳][月亮]
          风沁好!蒋勋的嗓音配上宗次郎的陶笛,确实让人很舒服。我觉得红楼梦所谓高度也好,让人生畏也好,很大程度上是红学专家们没完没了的考据造成的,而蒋勋,是少数讲解红楼不从考据出发的大家,这也是我欣赏他及这本书的地方。
          感谢您指出蒋勋老师在《细说红楼梦》里面没玩没了地强调年龄这一句。我最早接触《红楼梦》是小时候看剧,上学后看书,直到现在我都觉得红楼里面的那些孩子不曾长大,仿佛他们的年纪都定格在十七八岁,永远那么青春美好。直到听了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一直在计算他们的年纪,突然之间感觉他们都变得平凡了,老了死了。您的这一句话,让她们或颦或笑或嗔或痴的青春形象在我脑海中又复活了,谢谢您让我保持了这份美好[玫瑰]
          请勿见笑,虽然我现在年纪不小了,但内心总想守着一点美好[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