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我曾经要追逐的梦,却因为古文知识太短板,啃不动,翻了几页便都放下了。尤其是《红楼梦》,我极喜欢诗词,里面很多诗词可以算是唐宋后的一次复兴,我却因为文章很难读下去,更不能放在当时大环境里去领略诗词之美,悻悻然放弃作罢。想想这些已经是学生时代的事了,也真没想到人生近半之时,还能借蒋勋大师之口,把这一课补上。
如果让我读原著,我一定还是读不下去的,有心浮气躁的原因,当然更主要还是因为啃不动。由于时代不同的原因吧,很多好书流传至今,常人已经很难大快朵颐,大抵都会像我一样消化不良。
好书就像好的食材,大师则是超级大厨,煎炒卤炖炸,蒸煮抄烤汆,附以独门技艺和唯美佐料,本还生涩的食材就变成了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让你爱不释口,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认认真真听蔣大师夹叙夹议讲了一遍,有描写,有分析,有比较,有议论,让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都跃然纸上。领略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也感受了那个时代官场的盘根错节尔虞我诈和民间的辛酸不易卑微可怜,以及官宦之家的奢侈糜烂和百姓之家世事维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荒唐言未必,荒唐事却真,全文作者总给人一言难尽,扼腕叹息的感觉;辛酸泪亦真,小说开始便明确悲惨结局,让人带着痛去阅读,仿佛让你看鲜花怒放时便已告知花落成泥的命运。
《红楼梦》实质就是一部坐过山车一样的官宦贵族家庭没落史,作者或许就是亲历者,所以才能如数家珍,却又刻意掩盖什么,借助神话开头,借助秦可卿阴魂不散,借助谐音的人名,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也似乎刻意淡化隐瞒着什么。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借曹高的妙笔,借蔣老的分析,扎扎实实在红楼梦里活了一回。就像我说过的那句话“借阅读在别人的故事里涤荡自己的人生”,真的感觉不白活这一回。试问收获,感觉实实满满,却又感觉淡淡浅浅。我相信对今后的人生一定是有益的,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