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一百多万字的书,仿佛跑完了一场文学的马拉松,颇为过瘾。红楼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结合蒋勋的书评大概谈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书的整体:
一方面,《红楼梦》绝对不是一本不食人间烟火只谈儿女私情的书,而是一部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很深入记述的百科全书,里面对人事关系、权势了解的太透彻了,而这份透彻来自于曹雪芹自身见证过的极度繁华与败落。几乎在每一回中,写到极度繁华的时候,就会写出另外一个幻灭的状况。读的时候,你会觉得,无论贫穷还是富贵,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鲁迅先生曾评价红楼梦“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真心觉得说的好极了。它的了不起在于它博大的文学观,里面留下了生命里的每个阶段,先不去预设它的好或者不好,而是告诉你人性里的真实,人性的巨大荒凉感。它里面永远是一种罗生门,因为每个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另一方面,它是一部超现实主义小说,里面充满了叛逆性和反阶级性,他把把青春的烂漫和天真坚持的很彻底,同时在那个年代,出身贵族的曹雪芹,根本就没有自己是钟灵毓秀的感觉,反而觉得民间到处都是精彩的人,这是一种自觉,也是一种忏悔,有点类似卢梭的《忏悔录》,对生命有一种很深刻的反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跳脱了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直截了当,绝不做任何伪装,让人可以活泼起来,好的文学是真实的人生,不一定有道理可讲,明知道所有的都是空,但在每一刻都又在执着,如果有所领悟,也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要打着滚着走过来的。
一些有趣的人物和观点
宝玉:宝玉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槛外人”和“槛内人”的角色,他疼惜每一个女孩,永远要爱每一个人,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他都要照顾,但这份爱很纯净,而黛玉是他唯一的知己,可繁华之后终是幻灭,所以才有了后文的“多情公子空牵挂”之说。其实在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在于常常被当作附庸品,可宝玉不这样认为,他身边的女孩都太精彩了,他觉得每一个都比他聪明,比他美丽,他歌颂女性,批判儒家道德,排斥仕途,更深层次的是对那个封建时代的反抗。他的世界里的平等是真实的,一定程度上他其实也是《红楼梦》里最有福气的人,因为他懂得美的欣赏。蒋勋开玩笑说,《红楼梦》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自己的心里面还有净土的那些人所写的一本书,应该在校园里立一尊宝玉的像,因为他才是真正的校园守护者。
大观园:大观园本身是一个象征,是一个提高生命境界、活出生命意义的象征。
大观园是青春的王国,它的盖建是为了迎接元春省亲,后来,元春便让宝玉和各处姐妹住在了那里,十二钗在里面都留在了属于自己青春最美好的记忆,也创造出了红楼梦里的经典场面,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芍药圃,香菱学诗,妙玉奉茶,宝琴立雪,元妃泪别,迎春对书,探春理家,里面最动人的部分是大家组建诗社的活动,这也是贾府最鼎盛的时候。写诗其实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人在某个年龄,会不由自主想要写诗,而这种创作,会展现出你生命的状态,一个生命的处境如果不能发现利益之外的快乐的话,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大人们有时候害怕青春期的原因是因为青春期提供的可能性太多样,觉得要赶快丢掉那种茫然与暧昧,赶快决定生命要往哪里走,希望有一条路可以追寻。可是正因为如此,大人的世界比青春期的世界要单调得多…
后来查抄大观园,也预示了青春的毁灭和贾府的衰败。
命运:里面其中有讲到关于“命运”的解释很有趣,“命”有点像车子,比如你是奔驰车,还是大发车,“运”是那条路,你可以在奔弛,也可能总开在坎坷颠簸的路上,因为角度不同,它会给你提供的对一件事件两个不同的看法,一定程度上,会觉得《红楼梦》是一本很佛性的书。
观念的超前性:曹雪芹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书里面的某些观点甚至超越了今天的观念,在他的世界里,他觉得用异性和同性来区分人的情感类型可能太粗糙了,比如里面的薛蟠之爱,一个人可能同时对异性和同性都产生非常大的兴趣,感情的联系绝对不能二分,如果是二分就成动物了。还有尤三姐自刎,柳湘莲随道士而去,这里面的悲烈有时候让人觉得,一个社会自杀率越来越高的时候,是因为文学艺术的东西少掉了,人的某一个坚持的、宁为玉碎的毁灭的梦想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在现实里去完成。
另外,《红楼梦》里面有反阶级的东西,比如宝玉会去吃胭脂,一个成熟的社会一定会对个人的癖好有所尊重,可即使在当代,很多媒体都以爆料为荣,结果导致全社会对人性的认知和理解变得非常贫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楼梦》是最有启蒙价值的一本书。
一些有趣的文字
《红楼梦》里有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比如那首经典的《葬花吟》,还有《茉莉诔》等等,文字之美,寓意之深,很值得玩味,随意摘抄书本里面的一两句:
“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拿出来你们瞧,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灰;灰还有形迹,不如再化一股烟,烟还有凝聚,人还看的见,须得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蒋勋没有讲述,很多人会觉得高鹗的续写部分是狗尾续貂,也许是因为文字表达部分原因,也许是因为对结局不认同的原因吧,所以更多的是在前文判词中寻找各个人物最终生命轨迹的蛛丝马迹。美总会留着点遗憾,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但这样岂不是更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