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鲁迅,觉冷峻尖刻,如今已在社会摸爬打滚,渐渐更贴切更深入了,读来更有惊心乃至诛心之感。他的冷静和深邃,敏感和专注,一针见血地剖析了所见所感之一切,笔下的风起云涌反映着人们所历经的命途、所处的社会背景、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发展状态,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无不让人切身感受到一个时代轻重缓急的脉搏,以及笼罩沉浸在淡淡哀愁中的一个民族的挣扎。
迅哥儿的文章一路捋下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以及为人处事,特别是他鲜活闪亮的人格,如世人皆知的——那就是一把利剑,充满智慧、锋利无畏,誓把麻木、懦弱、奴性、肮脏和愚昧尽歼。迅哥儿的博学多才自不必多说,这一四百多万字的大部头下来,各种鲜活典故、名言金句、灵魂鸡汤等划线划到了手软,足以看出他学识之渊博涉猎之广泛,和洞穿人心的精深。
他就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民族的灵魂。
掩卷沉思,不禁微微有些感叹,大抵自那以来的百年岁月变迁,虽经唤醒,但世人性情根本上或并无太大变化,所以迅哥儿的文字依然使人有万般感慨。
——
这部北京日报出版社版《鲁迅全集》,二十卷,含论文和讲义、杂文集、短篇文集、外国文学翻译及书信等。
遗憾的是,某些篇章生僻字、异体字缺漏太多了,而且排版多让人不喜,特别是《会稽郡故书杂集》及《古小说钩沉》,简直难以阅读,插在中间的注解,漏字、无标点,造成断句的麻烦。且这两部分里,重复的内容也很多。
到《嵇康集》就更加惨不忍睹了,各种注释和原文直接排在一起,对阅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尝试在想法里断句以明辨附注,奈何惨不忍睹之处实在是太多了,于是放弃了这种做法……
《艺术论》,苏联卢卡那斯基。通篇确实是非常硬的“硬译”, 译文里的“底”、“的”非常多,许多句段需要不断地分解重组才能堪堪理解,实在艰难。而且,本来就是作者的论文合集,论述的还是艺术这种高深的内容,耸立在流畅阅读理解面前的山就更高了。
其他就不一一而论了,总而言之,对于全集的达成,工作者付出的努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