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乖姑!小刺猬(注:鲁迅对许广平的昵称):
在沪宁车上,总算得了一个座位;渡江上了平浦通车,也居然定着一张卧床。这就好了。吃过一元半的夜饭,十一点睡觉,从此一直睡到第二天十二点钟,醒来时,不但已出江苏境,并且通过了安徽界蚌埠,到山东界了。不知道刺猬可能如此大睡,我怕她鼻子冻冷,不能这样。
车上和渡江的船上,遇见许多熟人,如马幼渔的侄子,齐寿山的朋友,未名社的一伙;还有几个阔人,说是我的学生,但我不识他们了。那么,我到北平,昨今两日,必已为许多人所知道。
今天午后到前门站,一切大抵如旧,因为正值妙峰山香市,所以倒并不冷静。正大风,饱餐了三年未吃的灰尘。下午发一电,我想,倘快,则十六日下午可达上海了。
家里一切如旧,母亲精神形貌仍如三年前,她说,害马(注:鲁迅对许广平的昵称)为什么不同来呢?我答以有点不舒服。其实我在车上曾想过,这种震动法,于乖姑是不相宜的。但母亲近来的见闻范围似很窄,她总是同我谈八道湾,这于我是毫无关心的,所以我也不想多说我们的事,因为恐怕于她也不见得有什么兴趣。平常似常常有客来住,多至四五个月,连我的日记本子也都打开过了,这非常可恶,大约是姓车的男人所为。他的女人,廿六七又要来了,那自然,这就使我不能多住。
不过这种情形,我倒并不气,也不高兴,就说必须回家一趟,现在是回来了,了却一件事,总是好的。此刻是十二点,却很静,和上海大不相同。我不知乖姑睡了没有?我觉得她一定还未睡着,以为我正在大谈三年来的经历了。其实并未大谈,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过预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
今天就是这样吧,下回再谈。
(一九二九年)五月十五夜
【二】
这是你要睡的时候,我总照常地醒来。
——许广平回复
小白象(注:许广平对鲁迅的昵称):
昨夜饭后,我到邮局发了你的一封信,回来看看文法,十点多睡下了。早上醒来,算算你已到天津了,午饭时知已到北平,各人见了意外的欢喜,你也不少的高兴吧。今天收到《东方》第二号,又有金溟若的一封挂号厚信,想是稿子,都放在书架上。我这两天因为没甚事体,睡得也多,食得也饱,昨夜饭增添了二次,你回来一定见我胖了。我极力照你的话做去,好好地休养。今天下午同老太太等大小人五六个共到新雅饮茶,她们非常高兴,因为初次尝尝新鲜,回来快五点了。《东方》看看,一天又快过去了。我记得你那句总陪着我的话,我虽一个人也不害怕了,两天天快亮就醒了,这是你要睡的时候,我总照常地醒来,宛如你在旁预备着要睡,又明知你是离开了。但古怪的感情,这个味道叫我如何描写?好在转瞬天真个亮了,过些时我就起床了。
(一九二九年)十五日下午五时半写
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
https://xpanx.com/
2021年5月29日 下午7:59 1F
在这雨天的夜晚,继续打开一本书看几行字,或许什么也没有看进去,但这份意境这份雅致就足以让浮躁迷离的心魂逐渐平静下来,人静而安,安而心宁,宁而思,忽而,就有一个字或一句话入了眸,触了心,抬头望望雨后的天空,坐在这宁静的窗台上继续发呆…………
2021年5月29日 下午8:00 2F
要真实的了解中国人,鲁迅的文章一定要认真拜读,我们生在中国以为就认识中国人,其实不过是幻觉,就如诗句中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的映像中鲁迅就是写润土的那个人,以为仅仅是文学家,大概认识世界需要一个过程,以前想鲁迅只批判个人而不批判体制,格局一定没有胡适大,所以对胡适的文章更为喜爱,今天我认为自己对这剚的认知比较片面,我想到一个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胡适在论证鸡,那鲁迅就是在讲蛋,一体的两面,其重要性缺一不可
2021年5月29日 下午8:00 3F
鲁迅先生很大的魅力在于:他吐槽的一些人类劣根性,是“非圣人”而难以克服的。而若某一人真要变成那么较真的“圣人”,除非有“民族脊梁”的加持,不然也是照样要被他吐槽的(沽直卖名角度)。他坦然自己性情之人做不到(见本部书“坟”前言里说舍不得删冗长旧文,若他人文必劝删之)。我们这些读者也知道自己是常人做不到。而愈是这样,他愈要吐槽,我们也愈能与他共通,更期待他的吐槽。这可能是进化论演绎下,人类已经嵌入骨子里向阳而生的,渴求向更高层次文明追求演进的动力所致。
2021年5月29日 下午8:00 4F
大略读完,跳过了译文与古文,的确是一代先驱,提倡大众的习文识字,同时抨击一切有碍于此的人事物,虽然有时是些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但他的心愿不比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弱些,心系民众
2021年5月29日 下午8:00 5F
毫不夸张的说,司徒雷登先生一生心系中国教育,为国人启蒙呕心沥血,大师真的做到了无偏见,无国界。讽刺的是,1948年,某红太阳还特意发表署名文章《别了,司徒雷登》,抨击、诋毁大师……
2021年5月29日 下午8:01 6F
从课本上了解的鲁迅感觉不像一个真实的他,也许那时候更多的是对他的恐惧,可是当你长大,想要了解他时,发现这原来是一个如此幽默有趣的人,损人,也能这样来讽刺,而不是直接来。说到底还是课本把鲁迅‘耽误’了,不然我可能会更早的主动去了解他。
鲁迅所写文章,大多都写得是人性的劣根,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劣根,他那时人们什么样,他写出来,发现现在还是如此,想来在经过几百年,传统没有断绝,这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了因为感觉这像中国血液一样,生来就具备的。白话文是用来清除文盲的,可是文盲虽然少了,可是不理解文言的人却多了很多,虽说现在不用研究古文了,可是中国经典的,流传至今的智慧大部分都在古文中,让人读起来真的跟为难,中学高中六年的文言文,之后感觉再也接触不到了,导致其中理解阅读更加生疏,让人头痛,中间有很多文言文基本都是跳读的,没有仔细研究。
2021年5月29日 下午8:01 7F
这套书阅读时最大的麻烦是:每一卷里边文章的篇与篇之间是杂糅在一起的,并没有按(1)(2)(3)正确分开!而且想要自行辨别也麻烦,因为每篇文章的标题,其字体也不大,当它被嵌在比如(3)中间,就跟正文搅在一块不容易辨别!这给读者阅读、记忆、搜查造成很大麻烦,毕竟这是20卷全集、大几百万字啊!
希望北京日版出版社相关编辑可以尽快纠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