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人非圣贤,皆是禽兽。

MoMo 2021年5月29日22:47:18
评论
893

一个人是要经历多少磨砺,才能安然地度过此生。

好像是从曾国藩最风光的时候开始走进他,那个威风凛凛的曾大人;那个背脊挺直眼神犀利到不可一世的曾大人;浩然正气集于一身,坚守勤之为本,吟诗作赋的曾大人。看着他从涤生到涤丈到老中堂,负重前行的一身,一条路硬生生的踩出一排足迹。

从咸丰年间一句“今日急务,首在用人。” 不作近臣,以身报国,这一走便是十七年,这中间的曲折离奇在唐浩明的描写下都会伴着哀叹之声,这样的一生,何其难也。

昔日那两只给人印象极深的三角眼,因为眼皮的松弛、眼角的多皱,更因右目无光、左目视力微弱,而变得如同两只干死的小泥鳅。他现在手绢已不能须臾离手,过一会儿便得擦擦,否则眼角黏糊,人物莫辨了。

人说命运,命运之手掌握于我手心。

其实拆开这个命运来说,应该细分为三部分:

其一,乃是时运,你出身的时代就是你所不能掌控的客观环境;

没有明主,空有抱负。前有昏庸风流的咸丰,后有深处闺阁的兰贵人到如今垂帘听政的西宫太后,除了多了皱纹多了阅历,所有的见识也只限于妇人。常想云衣的脑子,手握大权的爪子,可惜没配个观其当前形势的脑子。内患平定后,清廷已是千疮百孔,西宫太后不关心民生,却大权独揽贪图享乐,靡靡之乐不止。

其二,乃是国运,你出身的这个国家是个什么样的环境;

汉人社会低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捣腾,清廷奢靡,干旱天灾,洋人欺凌... 还有什么是软弱的清政府不曾经历的?还有什么是可怜老百姓所不能承受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领导人站的高度,决策者的大局观是另一种你可能看不懂的风景。

在津门事件中,曾国藩所做的一切,就是站在国家角度去看问题的,弱国无外交啊,因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不能去经受再一次的屈辱,你去吧,骂名你去背吧~ 但你看清楚,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那里还经得起一场强权的战争!

法国人那是真枪实弹,就你这点武器,没得谈! 你连那点心机都用不上。

于是名满天下后,谤亦随之。

租界肆意开花,自己的国土上,自己国家的法律,都不好使。

就是现在上海黄浦江边耸立的外滩一号到外滩三十三号,150多年过去了,那些屈辱也未走远,那一连排的洋楼时刻提醒我们重回那段历史,弱国无外交!

此事放在现在也好使,就说现在中美贸易战的演变,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与己无关,那么请把时代背景挪动到清朝晚期,你认为美国还会和我们中国光打嘴炮么?你认为的日本广岛上为何会空降原子弹?答案不言而喻,国家强大,人民才有发言权。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国家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又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做?忽然想起前几天和一个书友聊的一个话题,人应不应该带着使命感从事一项工作?还是工作只是工作,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

我的观念是有些工作是需要有使命感的,比如:医生、教师、军人、律师、法官。但他觉得这很矫情也不够务实还很天真,他言道你肉眼所看见的这些职业中的他们都只是在做一份工作而已。

而我却不认同,如果人人都这样想只是工作,只需要为养活自己做的事,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选择这样生活自然也无可厚非,但是请规避这些工种,只做一些贩夫走卒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当一颗安静的螺丝丁就好。

一些存在于社会上的重要工种,或者说是重要岗位领导人,这些职业享受社会高地位的同时,也是需要有使命感的,他们更需要要耐心、责任心和使命感,爱岗敬业不会只是一个空空的口号,至少我看到的就有真的在做的人。我想也应该存此念吧,不然,不是就跟曾国藩一样道:天道不公?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蝼蚁如我坚定步伐,也望芸芸众生做好人,行好事,有宏观,怀善意,存使命,守底线。

所以那些看戏的好事者们,不要像电影《八佰》里面隔岸观火的那一群人,磕着瓜子,翘着二郎腿,听着留声机,打着麻将,议论一场你以为与你无关的战争。

岂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中美这也是一场战争,贸易战就是另一个不见血的战场,孤军奋战的不应该只是华为。

其三,乃是己运,这个才是你真真切切能够掌控的东西。

你自己的每一次选择就是全新的开启,你自己的每一次坚守都会在以后有所反馈。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通天本领,而是勤如初;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战无不胜,而是败不死;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狭路相逢,而是严自律。

这是曾国藩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也应该是曾国藩身上人性品质的发光源,我一直认为一个自律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他能严以自律的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这种人还不恐怖吗?除了他标尺的东西,又有什么是他达不到的?

文中有好多处曾国藩内心波动很大,但是却都不会说出来,都是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让你去感受,这就是一个老中堂的隐忍智慧。人在走向成熟化的过程中,也一定会越来越熟练的控制自己情绪化的言语和行为。

位置高了,年龄大了,格局宽了,脾气降了,气场强了,对待下属错误,不再是动辄厉声严斥,而是以轻柔而掷地有声的言语加以探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怎样把自己所学的认知和自己所行之事,完全融合做到知行合一?

人生好像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幸而有这个问题伴我前行;

人生好像是一条快速穿行的光带,我们的每一个错过,都是闪过。

你可能有委屈,你也可能有不服,但你必须接受,这就是生活。

根本就不是你所想象的你所能掌握的感觉,那种你能掌握,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感觉。虽然颓废,但依然坚信:我能改变,我心未死,便有希望。我们都是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妥协,我们不要屈服。

我想应该多看看破晓时分还未苏醒的天空,那一抹红,努力穿透云层,划破天际的努力。

终于,光芒万丈。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人非圣贤,皆是禽兽。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29日22:47: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356.html
向曾国藩学习,日日精进。 读书

向曾国藩学习,日日精进。

曾国藩的成功对我们的人生有巨大借鉴意义,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家庭背景的乡下人,最后成为清代名丞,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 001勤能补拙 曾国藩考7次才中秀才,不管当时的笑话怎么样去证明他...
‌《曾国藩传》 【故事】 读书

‌《曾国藩传》 【故事】

‌《曾国藩传》 【故事】 1. 曾国藩考了七次秀才才中,第六次被“悬牌批责”当作反面教材给示众了。曾国藩开始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把自己的卷子和满分卷子对比,总结自己的方法。在第七次顺利考中并在接下来的...
读曾国藩有感,做人要学曾国藩。 读书

读曾国藩有感,做人要学曾国藩。

读曾国藩有感 做人要学曾国藩。 自古以来,被称为完人者,两个半也,前两个完整的是孔子和王阳明,而这半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毛泽东的偶像,所以,曾国藩其人,可见一斑。曾国藩一生都在致力于立功,立得,立言...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读书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在翻阅家谱上至六百年都没有一个秀才在册的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经历了七次如刺如锥的科举之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曾家的第一次扬眉吐气的时刻。也正是在这第一次人生重大的挫折教育后,曾国藩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