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将曾国藩一身最重要的20多年:回乡丁母忧到去世这些重大事件做了详细描述,将一个饱受孔孟之道影响,忧国忧民的立功立德立言的伟人描述的很饱满,完全不会放过他玩弄权术甚至杀鸡儆猴的细节。作者借曾的口说出了一个事实:天命难违。湘军有至少5次死里逃生,曾自己两次跳湖自尽,任何一个节点出了问题历史就没有毅勇一等候,而只是无数被太平天国打败的大清将领之一。立功来的不易,立德就相对容易,他一身操守极高,从不收受他人礼物,身为湖南第一家族嫁女儿只给200两嫁妆,吃饭穿衣用度都力求节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立言有点站不住,他后20年致力于立功,没有专著,他现存最多的影响最大的言论是书信,并不符合儒家立言的标准,但他本人文章又研究的很透,自信如果一直在翰林院为官必然不在韩愈之下。曾一生为人谨慎,是少有的立大功而能全身而退的人,虽然一直有幕僚建议他黄袍加身,但他为人臣的本分恪守忠君之道。对于学生李鸿章发现他聪颖做事果决的特点就放手让他建立淮军,并推举他为江苏巡抚,全盛时期就培养了接班人,也是为顺利下马提前准备好了。曾最大的能力就是识人用人了,他自己其实才智平平,23才中举,同进士出生,比起李,左都差一些,打仗起来自己指挥的几乎没赢过,但他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有读书人求见一定放下公务亲自接待,无论来者何人一律礼待,遇到有真实才干的破格提拔录用,留在自己幕僚,军队将领更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其长处。丁父忧后性情大变,是其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可惜这部分转变作者只用黄老之道和会见陈其敷带过,这番历程也许是对很多困顿中的人很有裨益的。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