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月,花费70小时34分钟,当初将看之际,就规定自己要仔细阅读,不能囫囵吞枣,读完需写一篇书评,可真正读完之后,心中便涌起许多惆怅,读时的满腔热忱,在此时此刻,胸中有千言万语,但说不出口,我看也是自己墨水太少,还需不断努力啊。姑且就把自己的所得所想记录下来吧。
这是我在微读以来,读的最认真的一本书,也是最受益匪浅的一本书。毛主席也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杨洪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此完满乎?”唐浩明老师的叙述方式,不像以往的人物传记,从幼儿写起,这也是我读的畅快的原因之一。老师的语言精炼,文笔行云流水,至情至深,常常使我置身其中,初办团练时,我为他墨絰出山,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的志向而振奋,靖港惨败,我看他心灰意冷,几次投河自尽心中甚是悲凉。湘军胜了我便愉悦,败了我也闷闷不乐,过程真是悲喜交加,不能自已。
在我看来,曾国藩这一生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总督两江之前,那时在长沙与绿营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凿枘不合,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越俎代庖等等事情,锋芒毕露,刚烈太甚,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导致自己仕途不顺。而后一个阶段,便是经过陈敷先生的点拨和自己的细细体察之后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后来的为官处事中,处处都有体现,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便都豁然开朗了。静中思之,曾国藩在官场中的步步为营,如履薄冰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哪怕是在学校,也比比皆是,前段时间发生的阳光平台一事,我看也是如此,少年时太单纯,做事情不经过深思熟虑,不以大局为重,终归是会得到一些教训的。我读到这里时,尤其喜欢:“古今忆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级,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只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纵观全书,曾国藩自始至终都有着许多优良的品质,例如意志坚韧,勤俭节约,为官清廉,以身作则,知人善用等等,书中常常写到他的一件衣衫,木箱用多年都不换,遇到读书人从来都是礼贤下士,重用彭玉麟,塔奇布,赵烈文等有大才之人。即使后来名毁津门,也只是当时眼界狭窄的人的看法,他是真正做事情,为国家殚精竭虑的人。 黑雨滂沱中,陈敷先生的一席话我却是不能赞同的,尽管他是有着大智慧之人,于己,于家人,于国家,他都做不出“谋反”之事,整个大清朝早已陷入泥沼,腐朽的摇摇欲坠,又岂是一人能改变的,黎明前最黑暗,一点没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