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MoMo 2021年5月30日18:57:38
评论
328

该小说分为三部:第一部《血祭》以1852年43岁的曾国藩在赴任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得母讣闻,回籍 奔丧始;至1857年,因为多方掣肘,其所创立的湘勇在江西陷入困局之际,其父去世,再次回籍奔丧终 。这段时期的曾国藩由书生而至统帅,因为性格的刚强,与腐败横行的地方官场冲突严重,从而节节受 阻,处处碰壁,又加上被人弹劾而心生倦意,在江西战局陷入困局之时,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于是撒 手军务,回家奔丧。第二部《野焚》以1858年再次出山始,至1864年攻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终。在家 守制的一年中,经过读书、沉淀和思考后,曾国藩意识到了自己性格的缺陷,于是改变行事方式,从而 使得境况大为好转,终于攻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第三部《黑雨》以1864年开始裁撤湘军开始, 至1872年曾国藩去世全书结尾。因为湘军的裁撤而使得朝廷得以安心,被加以无上的荣誉,但因天津教 案的处理不当而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从而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

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开篇即云:“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 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 。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 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 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 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此 论非独李鸿章,加之以其师曾国藩也极为合适。

梁启超在他的《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 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 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 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 ,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0日18:57: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419.html
向曾国藩学习,日日精进。 读书

向曾国藩学习,日日精进。

曾国藩的成功对我们的人生有巨大借鉴意义,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家庭背景的乡下人,最后成为清代名丞,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 001勤能补拙 曾国藩考7次才中秀才,不管当时的笑话怎么样去证明他...
‌《曾国藩传》 【故事】 读书

‌《曾国藩传》 【故事】

‌《曾国藩传》 【故事】 1. 曾国藩考了七次秀才才中,第六次被“悬牌批责”当作反面教材给示众了。曾国藩开始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把自己的卷子和满分卷子对比,总结自己的方法。在第七次顺利考中并在接下来的...
读曾国藩有感,做人要学曾国藩。 读书

读曾国藩有感,做人要学曾国藩。

读曾国藩有感 做人要学曾国藩。 自古以来,被称为完人者,两个半也,前两个完整的是孔子和王阳明,而这半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毛泽东的偶像,所以,曾国藩其人,可见一斑。曾国藩一生都在致力于立功,立得,立言...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读书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在翻阅家谱上至六百年都没有一个秀才在册的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经历了七次如刺如锥的科举之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曾家的第一次扬眉吐气的时刻。也正是在这第一次人生重大的挫折教育后,曾国藩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越...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