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亲子状态,不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而是,我们一起看书——所以这是系列亲子阅读书评,或者说,这系列文又可以称为“文艺青年当了妈”
本期内容对应:
我们的共读方式就是厚厚读哪本,我在西游记里读对应内容章节,这期内容是:
厚厚读美猴王系列丛书之
《猴王出世》
厚妈读西游记之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妈妈读:
天地是有秩序和规律的,比如生灵是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比如飞禽走兽要受风吹雨淋风餐露宿之苦。偏生有石猴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天地生成。偏生这石猴带领一群猴子找到水帘洞,“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每次读到这句都要忍不住笑出来,这句简直就可以解释孙悟空的前半生,不受老天的气,找个避身之所;不受阎罗的管,去求长生,大闹地府;不受天神的气,大闹天宫……
着实想不通他怎么能对须菩提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孙悟空言行的矛盾只是他的表象,是他泼皮欺负人的手段,想学本事,就说自己好性,真有人欺负他了,回花果山分分钟就灭了混世魔王;想多学些本事,套须菩提的话,说自己是老实人不懂市语,可是去东海向龙王要东西,插科打诨歇后语连篇,简直要说哭老龙王。
孙悟空的存在才是个大矛盾,而他的“不受气”和超强意志力是他的伟大。
每个人都不想受气,关键是,你为了这个“不受气”做过什么,孙悟空还不是孙悟空的时候,一个小木筏漂洋过海十多年,远渡两重大洋,一个大洲,终于寻到须菩提,在灵台方寸山又过了七年,才得以学到本事。年轻的时候读西游记,只看到孙悟空快意纵横,上天入地。现在再看,即便有天生的灵秀,没有大意志力不吃超常之苦,也是不成的。
可能玉帝,和诸佛也做如此想,于是各有动作,毕竟孙悟空的出生是惊天动地的,玉帝还派人查看,如来呢?感觉整部西游记都在表露一个信息——玉帝知道的,我佛不会不知道。所以孙悟空的第一任师父是须菩提,并且严禁他向别人提及的时候,整部大戏已经拉开帷幕。
毕竟这是天地生成的灵秀,他的存在对整个天地秩序必定是一场冲击,而各路势力如何化解冲击并尽力让这天生神力为自己所用呢。作为西游记里最喜欢孙悟空的人,感觉有点微妙呢。
也许,西游记在成年人的眼里讲的是斗争和降伏,招安或消亡。我们暂且不管他,只带孩子看个热闹。
亲子共读贴士
厚厚还很小时,已经可以看出爱书,那时候就想,等你再大几岁,咱们就可以一起读书,俩人阅读,有交流那种,而不是单单的我读给你。
现在厚哥四岁十个月,非常痴迷猴哥,废寝忘食的读《美猴王》(以前真不知道不识字也可以废寝忘食读书的哈哈哈哈哈哈)而我恰巧也要重读西游记,于是我们的共读模式出来啦,我读西游记,你读美猴王,然后和对方讨论想法。
我们的第一本美猴王《猴王出世》已经读完,阅读体验相当棒,所以给他记录下来,以供他以后知道自己小时候是怎样书迷,也分享出来给大家,如果你恰巧也和孩子在读西游记,希望我们的经验能有点参考价值。
共读贴士:
1、关于石头里蹦出来这个梗,以前厚哥就玩过,朋友家宝宝说“我是孙悟空”。厚厚说:“那阿姨是石头呀”,我们表示哈哈哈哈哈哈。
2、费了一点口舌,才给厚厚讲明白筋斗云是一种本事,而不是云。厚厚说“那怎么说踩着筋斗云呢?”我说“你想想‘踏着大步走’是不是就明白了?”他表示理解了。
3、厚厚问我为什么小妖们叫孙悟空“猢狲”呀,回答他因为猢狲是猴子的别称,但是西游记里面,凡是称呼孙悟空为猢狲的地方,都是表示不太尊重不太正式的。
4、他问,孙悟空的师父不是唐僧吗,怎么是祖师(他可能没记住须菩提,说到师父就说祖师)了呢,回答他唐僧是孙悟空的第二个师父,须菩提祖师是第一个,教孙悟空本事的人。
5、原著中有一处“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又见那收不上身者,却是那魔王从水帘洞擒去的小猴”。我特别喜欢这个小细节,把孙悟空的本事写得非常有童趣,《美猴王》中这段写了把毫毛变的小猴收上身来,没写“又见那收不上身者,却是那魔王从水帘洞擒去的小猴”,所以家长读的时候,可以加上这一句“那些没收上来的,原来是被魔王抓来的真的小猴”,预计孩子会哈哈大笑的,幽默感从小培养嘛
6、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吧,还是模仿最淘气最暴力那部分,上次回家和他姥姥一起看了半小时电视,学会了句“给我打!”回来经常说。读《长坂坡》自称变成了“我张飞”,现在都《美猴王》自称变成了“俺老孙”,(妈妈无奈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