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讲的是诚意正心

MoMo 2021年5月30日20:08:21
评论
333

一边用手机看,一边读书本,把西游记读完了。首先我想说,那些说什么西游记是讲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的那都是放屁,难道四大名著都和人民反抗压迫扯上了关系?西游记讲的是诚意正心,那些符合政治正确的主流说法利用各种经典大放臭屁,实在是牵强附会。西游记中很多地方都有象征意义,比如经常出现在回目中的心猿意马,以及师徒五人象征的五行(比如回目中称孙悟空是金公,八戒是木母)。很多回目可以体现出这一点,比如“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而“六贼”在佛教中就象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以说西游记就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故事具有象征意义,这不是过度解释,因为作者已经在书中给出了非常强烈的暗示。参考过南怀瑾先生写的文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白龙马,即心猿意马,也就是象征人的意识,其中孙悟空神通广大,上闹天宫,下闹地府,中闹海龙王,形象也是一个毛燥的猢狲,自然象征人的意识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人的意识有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上窜下跳,管控不住,这部分意识只有空下来,才能让人安静修行,所以猴子又叫孙悟空,意味着意识的安静。而白龙马一直被唐僧驾驭,象征的则是意识中可控的部分。相比之下,猪八戒的象征意义就更加明显了,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安逸,喜爱美色,象征的正是人最基本的欲念,所以猪八戒被唐僧喜爱,就像人爱睡懒觉,爱看美女,爱吃美食一样。这是人性中比较丑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欲念也可以化为无穷的能力,比如猪八戒在高老庄时为了妻子辛苦劳动,正像是人在追求伴侣时的不遗余力,欲念可以化为能力,所以猪八戒又叫悟能。沙僧一路上兢兢业业,饱受苦楚,象征的则是人生修行中的苦恼。佛教中受苦也是一种修行,可以净化业障,所以沙僧也叫沙悟净,意味着净化。唐僧象征的则是人的肉身,肉身是人最累赘的东西,你要喂饱它,照顾它,很麻烦。但它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一旦肉身没了,其他一切都成了空。取经路上,也是徒弟三人保护唐僧,给唐僧化斋。唐僧象征肉身,所以叫唐三藏(当然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在西游记以前已经有了),三藏除了是佛教三圣典之外,还有容器和谷仓的意思。唐僧就是承载意识、欲念和苦难的容器,所以西游记中,唐僧制约孙悟空,驾驭白龙马,喜爱猪八戒,并得到徒弟们的照顾和保护。师徒四人历经艰险,求取真经,也就是象征人通过修行和历练,完善了自身。西游记戏剧色彩浓烈,读起来更像是说书人的台本,文中言语诗词,虽然简朴,但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别有一番滋味。情节连贯紧凑,有些情节代表着当时作者的观念,如今看来并不合适(比如孙悟空对牛魔王一家的绝情征伐、将九头虫并无罪责的岳母龙婆囚禁等等),有些情节并不合理(比如悟空可以大闹天宫,却打不赢路上的妖精。妖精抓住唐僧,无一例外都要等等再吃。孙悟空会定身法,为什么不定住妖精救出唐僧)还有一些情节看来有些相似,每次妖怪都战不过孙悟空,就算战过了孙悟空,也战不过孙悟空请来的观世音和如来佛,跟奥特曼打小怪兽一样了,所以有些地方略显乏味。但是其中精彩的片段和生动的描写也不可胜数,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三人的微妙关系,唐僧偏爱好吃懒做却老实的猪八戒,不爱神通广大却嚣张跋扈的孙悟空,很多人从中解读出了人际交往的道理,也是所谓见仁见智了。个人认为西游记之所以列为四大名著,并不是它的思想十分高明,艺术十分精湛,而是因其影响力广泛,故事和形象经过广泛的改编融入了每一代人的记忆,这也是西游记独特的魅力所在。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是西游记却是任何人都可以读的,所以西游记是具有亲和力的,西游文化更是因此得到了发扬光大,比如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各种影视剧如《大话西游》等(西游记甚至有美国翻拍的版本)。外国很多游戏比如dota也出现了孙悟空的影子。而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个是远远没有西游记的影响力大的。至于西游记的好坏,我不敢大话论断,只能借用张书绅的说法,西游记一书,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实是一部奇书,一部妙文。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0日20:08: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50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