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世卑微,天赋平平,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把风雨飘摇的清朝挽大厦之将倾,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得到善终。
他为师为将为相,立功立德立言,被称为“千古完人”。纵观古今,官位比他大的、军功比他多的人杰比比皆是,为何只有他被称为“千古完人”?我认为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功名地位的最高点急流勇退、懂得放弃,得到了善终。读完此书,曾国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崇尚“笨拙”。曾国藩的“笨”不是笨蛋的“笨“,是做事扎实,行稳致远。因为笨拙之人更虚心,逆商更高,基础打的更牢,做事更踏实。有时候做事,走捷径不一定会有成效,“笨”方法虽然慢一点,却最为稳妥,得到的结果也殊途同归。
2、有“恒”。曾国藩这里的“恒”除了有恒心有毅力之外,还有咬定目标认死理的劲儿。例如:湘军在未做好万全准备之前,就算皇帝强烈要求,也绝不出师,导致自己的座师和挚友未等到援兵,就兵败自杀,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3、善于变通。在江西被困的几年里,因为性子直,脾气暴,说话直言不讳,使得湘军筹集军饷处处掣肘。在被皇帝解除兵权后,那段时间他在家守孝自省,日日反思,等到出山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和气、谦虚、圆通,在官场中也变得合群,“同流合污“了,堪称善于变通的典范。
4、升任两江总督后,从自身官风做起,不搞迎送,不大吃大喝,不收礼品,管好身边人员,整顿风气。总督府的家眷,也没有因为他的高升而沾光,依旧过着清苦的生活。
5、曾国藩做官并不是海瑞那样宁折不弯、绝不妥协的作风,而是骨子里清廉刻苦,表面上和光同尘。对于官场中必要的应酬和打点规则,都是出手阔绰的,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他会搞好官场关系,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办成一些真正有益国计民生的大事。
6、曾国藩功成名就后,不留私心,只为国家,非常重视培养接班人。曾国藩培养接班人,不仅看一个人的才,更看重一个人的德。一代名臣李鸿章就是他的得意门生。曾国藩身体力行,努力以自身为表率影响李鸿章,对于李鸿章的缺点,他刻意打磨,全方位改造,全力给他制造发展的机会,最终桃李满天下。
曾国藩用一生捍卫了自己“立志做圣人”的志向和做臣子的责任。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普通人持续奋斗、修心、严于律己,也能成就大事。
读名人传记不仅可以学习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还可以增长历史文学知识,帮助我们确立志向,养成更高的人格。虽然身处现代,我们的社会环境与曾国藩的时代迥然不同,但他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思想却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