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刚参加完张宏杰老师的读书分享会,拿到了签名版《简读中国史》。现场听到了很多干货和有趣的想法,于是来✍这篇书评。
以前做知识付费,手边大量珍贵的学习资料,奈何那会儿对文史毫无兴致,错过了多少学习和大咖交流的机会。近期有朋友在读,非常喜欢的博主也推荐了这本书,且在vlog中屡次提到她的偶像曾国藩。于是开始了解这个人和这本书。
七考秀才六次落榜,十年连跃十级,创造了道光年间的升官速度的记录。作为文臣创办湘军,统率群雄,平定太平天国,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作为读书人,尽心尽力培养人才,桃李满天下。一个愣头青,依靠死磕不服输的劲儿,终成一代名臣。
书里主要介绍曾国藩的生平,尤其是创办湘军的经历,加上天平天国的始末,娓娓道来。作者一边叙述一边评价,尽可能客观全面,又不乏自己的见解。
非常佩服曾国藩的两个方面:
1. 严格的自我管理
湖南的土小子来到北京,一口乡音+土气的打扮+粗浅的应试学习,面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京城少爷们,自信心极大的受挫。为了改变提升,他开始如饥似渴的读书,研读理学经典。30岁开始,每天早上坚持早起读书,写日记深刻自省,并且发给亲朋好友提建议。始终保持高度的自律性和工作要求,油尽灯枯右眼已经失明,左眼的视力也并不好,但他还是每天在处理完公事后读一点儿书,直到生命的末尾,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
2. 越挫越勇,顾全大局,心胸开阔
长沙之辱(在长沙差点被绿兵营杀害,当地官员无动于衷)、湘军首战惨败投河自杀、九江大败后差点自杀、数次被撤职弃用……越遇到挫折,曾国藩越能激起斗志,并且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改变行事方式,更加目标明确。
仕途路上遇到无数背后捅刀的同僚,面对忘恩负义的行径淡然处之,与何桂清、左宗棠、沈葆桢等人的恩怨情仇纠葛,依旧不影响曾国藩的爱传帮带,提拔起下属不遗余力。顾全大局,将自己的得力干将在关键节点配给其他人。当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并且是由他提名的。
正是因为不断精进,曾国藩的视野、心胸都随之宽广,愈加中肯、目光长远有判断力。晚期一改对外国人的偏见,大力兴办洋务,创建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发起幼童留学计划,每一件事都在帮助这个奄奄一息的国家多一丝存活的希望。
立功、立德、立言,他做到了。曾国藩的60余年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一天也没停止修炼的脚步。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一直支撑他披荆斩棘。
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了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他叫曾国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