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
曾国藩,30岁以前碌碌无为,资质平庸甚至叫做愚钝,但是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态度来求学治学,终于达到了圣人的高度,但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力挽狂澜?在清王朝这艘将沉之巨轮之上,他能做到也不过是帮助清王朝苟延残喘的几十年,他身负骂名仍然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尤其是治家有方,我细细翻看过曾国藩家书,其间言辞恳切,为曾家后人以及他的门生故旧撑起了一面大旗。
细细看,曾文正公人生的几大转变,在节点上他能够自省,突破自己,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方法实属不易。一个人的极限是什么?曾文正公一直在挑战自己,他看重的是完善自身。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实在是名至实归。
人物传记,我看过不少。这本书较客观按曾国藩的生平书写,没有太多的作者的主观评价,不失为一本好书。对了解曾国藩其人有很大的帮助。
https://xpanx.com/
2021年5月30日 下午8:37 1F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发现立志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决定性的。曾国藩立志要做一个圣人,每天都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督促,规范自己。把一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都要细细的过一遍,然后哪件事做的不对,哪句话说的不对,记载下来,深刻反省。比如梦见自己发财,看到别人媳妇好看多看几眼都要痛自警醒。根除自己根深蒂固的坏毛病,通过一会的“猛火煮”是不会彻底改掉,只有用一生的“慢火温”才有可能慢慢化解。曾国藩前半生尽得罪人,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上奏折骂了好多官员,得罪琦善,赛尚阿等。办团练越权,不按官场规则办事,还和咸丰讨价还价。被咸丰弃之未用,继续守孝。经过自省,痛定思痛,终于改变了战略。咸丰没给巡抚,也愿意出山了,也会和官场虚与蛇委了,也不再慎于保举了,该给其他人乱花钱就乱花,诱之以名,笼之以利,则众人归附。以前不收礼,现在收礼了,只收便宜的意思一下,自己家里依然过的很拮据。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学会了以柔克刚。平定太平天国,能急流涌退,解散湘军,也算高明之举。
2021年5月30日 下午8:42 2F
曾老30岁立志学做圣人,我22岁立志学习圣人。
本来是很犹豫的,毕竟难度好大,可是,做或者不做,只有两种选择。犹犹豫豫的,只会耽误大事。吾虽非圣贤,但今立志学做圣贤,用圣贤的品性格调去影响吧。今日立志学做圣人,日省吾身,养性,利他。2020年10月30日,把《曾国藩传》纳入床头七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励。
太聪明的人反而容易一事无成,因为今天觉得这个好有苗头就会第一个跑去学,看似聪明, 但就像不断挖井的人,最后一无所得。
我想了想,我就是那个没有恒心的人,做事情仍然不够笨和执着,常常止步于三天热情,这实在是忤逆我内心的想法,决定静心修身,寻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