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最大的争议在于代表满族统治的政府去镇压汉族的太平天国起义,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更大的历史角度上去看,曾国藩维护的是什么?绝对不单单是清政府的统治,而是中华传统文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毁灭性颠覆,这是与曾国藩所接受的教育相违背的。其实曾国藩一生的历史轨迹都可以通过大历史的维度去解读。
例如曾国藩中年之变,一个人是应该恪守道德底线,像海瑞一样成为时代标杆,还是应该放弃自我内心一些坚持,去向张居正一样做治世之能臣,显然曾国藩前期是偏向于前者的,就是立业不能违背内心道德准则,但是在丁忧之际,重新思考人生核心要义的曾国藩选择了要先立业,道德准则要服从于建功立业。站在大历史角度,无论是对于人民、还是对于政权,一个平庸的道德楷模意义不大。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个人选择上,取义是更为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毕竟只要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就可以,而建功立业则是更为难等可贵的一件事情,因为需要一个满腹志向的人虚与委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从这个层面曾国藩更为可敬。
曾国藩湘军的成功与王阳明的平叛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属于文人带兵取得巨大成功,成功也都源于对于事物本质的剖析。例如湘军依赖团练建军,一是都是亲戚乡里,犹如斯巴达勇士一般,上前杀敌必然相互保护,而不会相互挖坑;二是高新揽才,凡是当过兵的一概不要,杜绝其他清军的匪气和戾气;三是将军阵亡部队就地解散,造成士兵为饭碗必然死保将领……以上数项,再加上曾国藩对于西洋兵器的研究致用,导致湘军成为战斗力远高于清军的一支部队。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你可以认为只不过是将行将就木的封建清王朝灭亡时间顺延了五十年而已,但是其对于太平天国的胜利,其作为传统儒家代表成为清朝权利至高无上者,都是得意让中华文明没有遭受毁灭性打击,所以从大历史角度而言,其维系的不是清王朝政府,而是我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并且证明了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