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此番“曾国藩传”重新树立了曾国藩末代大儒的形象。与唐浩明比起来,似乎并未超越前人;但文字似乎更加精确简炼,对当时形势与人物的剖析也更加到位。
曾氏天资不甚聪颖,但勤奋正直,宽厚持重,严于律己,通达明理。张宏杰这本书,简洁清晰地总结了曾氏的几大优势,令人信服。
一是审时度势,见识高远。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来源和劣势所在,就是把自己交给随机因素或短期力量(如气候地理或争勇斗狠)。如曾氏在剿灭太平天国时采取的结硬寨打呆仗,如果只理解为曾氏个人性格使然,就不全面。太平军人口少、经济总量不高,专靠运动战的优势获胜。而湘军有大清朝廷和各地财政的供应,花得起钱、招得起人,不必因陋就简,急于求成。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可能反而是最高效的方式,也是可以积功为胜的方式。这种军事上的优势还是来自于对全局的把握和对时势的清醒判断。
二是坚持战略,坚如磐石。曾氏能够坚持战略还能够坚持得住,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心思稍弱或者受制于其他因素和诱惑,肯定会功亏一篑。如安庆之役,并非简单的围城,而是演化出了围城打援、坚壁清野等一系列的战术。没有战略核心,就不能坚持目标;没有战术灵活,也完不成战略布局。所以战略实施,既简单也不简单。
三是立德立言,道德为先。儒家的道德的结果并非一定造就腐儒,而真正理解到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但非常有效。大公为怀,才能顾全大局,以事业为重;不嫉妒别人(不忮)才能不被负面的心理所左右,不致贪功冒进或者争功倾轧。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才真正调动可能的力量完成不可能的事业。所以希望走捷径的人,一定有一颗贪功的心。在日常生活与事业中,在形势的逼迫下,还能做到平和静真的,才是真的搞懂了孔夫子的教诲。就像在激烈的围棋比赛中还能够做到“不得贪胜”的人,棋力会有多么可怕。
最后一部分,张宏杰讲述了天津教案反射出的大清社会心态。如果老百姓不知深浅情绪化还可以原谅的话,国家精英也被情绪左右就不合格了。百年之后,这个世界不是还要面对情绪化之民众与投其所好的政治家吗?作为一个社会的政策核心,必须是战略意识主导的,民粹主义往往将国家引入迷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