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好几本曾国藩传,张宏杰这一本是最好的,篇幅不是很长,但内容可以说非常客观全面了。
初回湖南,打击犯罪,社会治安明显改善,但措施上,可以说是专权跋扈、滥用私刑,他有自己的道理,乱世用重典也是古之传统,但也有争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也很难说。
安庆屠城、天京屠城,在军饷匮乏、流民四起的年代,众多俘虏确实很难妥善安置,但屠城还是残忍、不人道,可以算是唯一的瑕疵。
曾国藩政治眼光极为长远,他后半生的谋划,已经不仅仅是对大清王朝的效忠,而是在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未雨绸缪。
在外交上,能够以平等、诚信的态度对待外国人,既不将洋人视为犬夷,也不对洋人卑躬屈膝,既不对传统妄自菲薄,也不对列强崇洋媚外,而是能够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去学习。
天津教案一事,虽然被万人唾骂,但几乎已是最好的处理。
书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曾国藩外交理念的发展转变,以及曾国藩在培养人才上的突出贡献。分析了曾国藩建军创业的初心,对曾国藩谋反的传言,进行了驳斥。
曾国藩虽是传统儒家代表,但是非常接地气,是谈笑风生之人,李鸿章日记里说曾国藩对幕僚们,经常讲笑话,把人笑的肚子疼,他自己却不笑,让人不敢笑,却又哈哈大笑。
让我想起了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经常用很平和的口吻,平实的语言,让全班同学捧腹大笑,自己却没有一点夸张的语言和表情。
据学者研究,曾国藩幕僚前后总共有四百九十余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各界精英,不亚于当今国家智库。
曾国藩一直在岗位上忙碌到生命最后一天,却留下了上百万字的日记、书信,可以说日理万机之余,不是在给父母、兄弟、子女写信,就是在给朋友、幕僚写信。
曾国藩是一位清代的终身学习者,他做了一辈子官,学习有些知识是出于处理政务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态度和习惯。
如果说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曾国藩就是推动国家层面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他主持设立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中国第一个翻译中心,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去世五个月后,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上海登船,向美国起航,这是他生命最后一年,为国家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梁启超说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说的是李鸿章,但曾国藩也是个典型,一生不仅门生故吏满天下,也敌人对手满天下,誉之者满天下、毁之者满天下。
人无完人,虽然有人称曾国藩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客观一点说,他犯过一些错,不算得完美,大概这个世上,也没有完人,但观其一生,令人高山仰止,却半点不虚。
曾公一生,对国家、民族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态度和精神,值得一生学习。
2021年5月30日 下午10:06 1F
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经济方面,他推动了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军事上,他武力镇压住了反抗清朝统治的势力,建造轮船,修建制造兵器的工厂;
教育上,他极具前瞻意识的安排学生出国学习,培养了一批极为优秀的留学回来的青年,这些喝过洋墨水的年轻人有的建造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有的成为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校长。
可以说,曾国藩对于中国近代发展的推动是有着很大贡献的。但是,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完人的,特别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曾文正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只能说生不逢时,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