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学、修身、为官、治军、外交到培养接班人,信息量很大,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也是很多

MoMo 2021年5月30日22:11:38
评论
289

很开心2019读书以这本书作结,听说毛主席,蒋委员长都曾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读完后也是深有感触,从求学、修身、为官、治军、外交到培养接班人,信息量很大,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也是很多

①求学:守拙,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曾国藩跟随父亲连续五次参加科举考试,他父亲在第五次中了秀才,而他考了七次;六次落榜让他的国学基础更加稳固,而第七次高中实现的跨越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启发:通过中举后的反思他知道了自己之前学习方法的弊端,掌握了应试教育的窍门,加上之前扎实的功课基础,从此试途顺利进步飞快,最终进了翰林当了京官

②修身:记录灵感,反思是入圣之基

做了京官,随着圈子变化,见识也在增长,在当时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朋友圈就是信息圈,朋友成为了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也开始交朋友,在与人交往相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浮躁,傲慢,虚伪。为了修正自己,他以历代圣人为楷模,用日记记录行为来不断反思规范自己,同时与身边人相互监督、督促,气质习惯一天天发生变化,而后逐渐做事有恒心、待人接物厚道真诚,明白助人如助己

③为官:和光同尘,善知进退,明哲保身

他为官经历了三代皇帝:道光⇒见龙在田:凭借着自我规范在翰林选拔中表现优异,因此获得主考穆彰阿的赏识与推荐,凭借细心靠谱的办事能力和对理学的深入研究,得其指导在皇帝面前崭露头角,官拜礼部侍郎;咸丰⇒或跃在渊:咸丰上任的三把火点燃了他重振朝纲的理念,建立在初步认可的基础上(身兼五部,吏礼兵刑工,除户部),他提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建议,批判大臣也指责皇帝,拥有了地位也给自己埋下了隐患。外出主持监考知母丧亡由此坎坷回到故乡,后逢太平军作乱,奉旨复出创办湘军,之后生死相依,三次自杀,经历坎坷曲折;同治⇒亢龙有悔:在创办湘军的过程中,经历了朝廷的猜疑与同行的排挤,他顶住压力,坚忍用事实说话,最终获得认可;同时也明白了团结朋辈,适应环境的重要性,逐渐学会了圆滑的处事方式:做清官也收钱但有底线,善待同辈获得认可支持,自断臂膀获取朝廷信任从而让自己在官场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获得更高地位(两江总督:江苏江西和安徽)因此铲除异己,稳固自己的力量。

④外交:真诚尊重,抓大放小,刚柔并济

主持外交事务让他声望日隆(直隶总督,疆臣之首),处理“天津教案”确也最终因次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在大环境认为西方“蛮夷之族,暂事羁縻”,他却主张以诚相待,主动向西方学习:创办书院,主张派遣留学生;组建兵工厂,“师夷长技以制夷”;他能够跳出环境束缚,助力新兴思想在封建环境中生根发芽,然而一己之力终难抵挡时代洪流,却也终将倒在前进的路上,推动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⑤培养接班人:德才兼备,言传身教

通过创办湘军,平定太平军,他声威日隆,在此过程中他也逐渐培养提拔了一批得力助手,文才武将,后来都为晚清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却也为朝廷提供了掣肘、制衡他的棋子(如沈葆桢、左宗棠);他选人注重德才兼备,将李鸿章视为自己的接班人,李鸿章性格机敏善断,却也急躁傲慢,“实处多而虚处少,讲求只在形迹”。曾国藩言传身教,用心锤炼打磨,甘当铺路石,为他升迁无私奉献,最终抽身退步,实现曾李瓜代,顺利将其培养为晚清重臣。

“反思”伴其一生,他有着很强的感知力,在不同环境中能够及时、不断的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为此做出努力,持之以恒去改变,不断精进。从修正自己到与外在环境相处(做官,治军,外交等),大道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而不断反思就是他对自己和环境始终保持敏感、做出反应的精准通道。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0日22:11: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56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