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 【故事】

MoMo 2021年5月30日22:14:47
评论
371

‌《曾国藩传

【故事】

1. 曾国藩考了七次秀才才中,第六次被“悬牌批责”当作反面教材给示众了。曾国藩开始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把自己的卷子和满分卷子对比,总结自己的方法。在第七次顺利考中并在接下来的乡试一次考中举人。由于会试考中概率为百万分之零点四八,曾国藩是第三次考中进士,是年28岁。又参与翰林的选拔考试“朝试”,被道光赏识,任翰林院庶吉士(类似于实习翰林,需学习1年(清前期及以前均为3年,后期不太重视则为1年)后参加散馆考试看是否能正式入职)。

2. 曾国藩正式入职后发现自己知识浅薄且有很多缺点,如当时曾国藩的三大毛病浮躁、傲慢、虚伪,便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改掉恶习,并在三十岁那年励志成为圣人。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自省和有恒。

3. 穆彰阿爱人才,在曾国藩考进士时是穆彰阿主考,翰林大考曾国藩用错典故也是穆彰阿总考官,从此曾国藩被穆彰阿提携,快速晋升。曾国藩与皇帝性格相仿、兴趣相投又努力工作,后被道光皇帝赏识与重用。曾国藩在朝中不与任何人站队,始终保持中立,这也是朝中权重人物更换时他始终不受牵连的原因。

4. 后期与胡林翼配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湘军时艰难困苦,朝廷、官员未曾帮助还时常遭到谩骂,最终在其父亲去世时言词激烈的给咸丰皇帝上书痛斥了官场的潜规则,被咸丰放了三年假(实际上夺取了其兵权)。

5. 曾国藩趁此机会在家中反省自己为何在官场不能获得支持。拜读老庄著作,猛然发现以往自己总是一副“唯我正确,你们都不争气”的样子,导致自己各种碰壁没有人愿意帮他。此后他便开始让好友给他提意见,并分析自己。得出“以往: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今后: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节庄敬”。这里是他为人处事的转折点。

6. 在胡林翼的不断建议下,咸丰终于在咸丰八年再次请曾国藩出山,与胡林翼一起平定太平军。重新出山后的曾国藩有三大变化:先拜访了各个可能与其合作的官员,表明好意;学会委婉的与皇帝沟通;一改谨慎举荐,对自己的门生大力保举并使用。

7. 在平定太平军后曾国藩自知曾氏二兄弟(曾国藩、曾国荃)权力与兵权太大,当时又值慈禧对国荃不满,他便让曾国荃自己请辞,他也开始主动裁减湘军规模。由此减轻了慈禧对他的怀疑。

8. 曾国藩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看到了外国与清政府的军事差异,开始主导洋务运动,建议“师夷长制以制夷”,但在当时却被认为是叛国。再加上慈禧的目光短浅,在“天津教会”一案中被利用诬陷导致遭受全民唾弃,最后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领导者的希望破灭,伴随着病痛的折磨终于家中。

【总结】

曾国藩47岁前刚愎自负,为人刚直,自认为一股清流不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导致在官场无人帮他。经历转折点后要求自己平易近人,善良,有始有终,尊敬他人。

【个人】

坚持自省,想做事要先融入团队。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0日22:14: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569.html
向曾国藩学习,日日精进。 读书

向曾国藩学习,日日精进。

曾国藩的成功对我们的人生有巨大借鉴意义,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家庭背景的乡下人,最后成为清代名丞,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 001勤能补拙 曾国藩考7次才中秀才,不管当时的笑话怎么样去证明他...
读曾国藩有感,做人要学曾国藩。 读书

读曾国藩有感,做人要学曾国藩。

读曾国藩有感 做人要学曾国藩。 自古以来,被称为完人者,两个半也,前两个完整的是孔子和王阳明,而这半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毛泽东的偶像,所以,曾国藩其人,可见一斑。曾国藩一生都在致力于立功,立得,立言...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读书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在翻阅家谱上至六百年都没有一个秀才在册的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经历了七次如刺如锥的科举之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曾家的第一次扬眉吐气的时刻。也正是在这第一次人生重大的挫折教育后,曾国藩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越...
普通人的成功路 读书

普通人的成功路

读曾国藩传和李鸿章传可以说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毛泽东曾评价曾国藩:“对于近人名人,唯独服气曾文正”。认为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也有“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的评价。可见曾国藩的厉害...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