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MoMo 2021年5月31日07:42:37
评论
219

2021.2.2读完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的个人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这是豆瓣上对于本书的部分简介。在我看来,这本书及其中的故事除了是一个记者的见闻与成长以外,你也能从中看到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新闻,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一种常态,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新闻,媒体人的目的是抓住一条爆炸性新闻,如何引起公众的注意,增加流量,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媒体人做新闻的初衷,渐渐在名利的时代里湮没。不论各行各业,都“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对于柴静这样的记者,她所关心的恰恰是新闻中的人,而作为“人”,它会被无知与偏见遮蔽,会在事实中被忽略,因此,揭开“人”的面纱,也有了《看见》一书。

        本书聚焦了21世纪前十多年国内发生的诸多大事,03年“非典”、双城事件(学生连续自杀案)、失足女、环境污染、土地开发案、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地震、北京奥运会、家暴、教师卢安克、药家鑫事件……我没有办法记录下柴静回忆录里的所有内容,但是我读到某些故事的时候,我会随之动容深思,但有时候又不免去怀疑某些事件是否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又不得不想到,新闻的目的之一就是真实,也追求人与人性;所以我能从一本书里看到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各个层面的事,这一切都是新闻报道的力量。

        区别于以往的书评,这次我不想再去介绍书的具体细节,而选择概括性的描述。由于作者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柴静,曾经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但是在2014年以后基本销声匿迹,我看到网上的争议就是说她由于制作的一个记录片《苍穹之下》,这原本是一个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纪录片,但是后面还是被禁止了。其中有的东西我也不是很明白,但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她描述的山西环境污染事件,我不知道真实情况是否有她所形容的那么夸张,但是每次我读的时候都半信半疑,天空会是黑色的吗?河流里的水会是黑色的吗?对于我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这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有关于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我想不是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的清楚的,我们需要考虑实际问题。

附摘抄:

1. 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权利就只是一张纸。

2.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3.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4. “什么是探寻?”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5. “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6. 无论如何自制,人的情绪是根除不了的,有时松,有时紧,永远永远。

7. 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

8.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

9. 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这篇文字不是很用心,可能是半个月前读的,再读已经没有当时的热血与触动了,同时也分成了两次来写,内容上总有些不连贯。这可能是在警告自己,做事切忌拖沓,一气呵成才是最好的行事之道。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1日07:42: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592.html
成长白皮书 读书

成长白皮书

序言 距离上次看这本书已是三年有余,犹记得当时的自己泪流满面的样子,现如今却是心有余震面无泪的读完,而对于柴静,因为《看见》敬意满满,因为《穹顶之下》质疑其哗众取宠,再次拿起《看见》回归平常以待。对于...
所谓的好人坏人,不能带着主观的态度去判断 读书

所谓的好人坏人,不能带着主观的态度去判断

柴静的文字就像潺潺溪水,简单,纯粹,把一个又一个真相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让人看了觉得,噢!原来真实的情况是这样,会不知不觉把自己置身于事件之中思考。其中描写卢安克那段,虽然支支吾吾的,但是触动...
看完柴静的《看见》 读书

看完柴静的《看见》

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记录一个记者在十年以来的采访,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是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这是一本记录她成长的书。 看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