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次刷微博偶然看见柴静与书迷见面会的视 频,就被她深厚的文字的功底所惊叹,还有随处可见的妙语连珠,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思考,直至今日还难以理解消化。 去年,她携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再一次引爆了新闻界。 一个女子,对事实的执着,哪怕单打独斗,不得不不让人敬佩。一直觉得柴静是一个拥有温婉,娴静的外表,内心却无比坚韧的女性。阅读完她的《看见》,老实说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有些失望,觉得叙事过于琐碎,平淡无奇。越往后阅读,我就知道我错了。
我看见了在非典时期,多少人贪生怕死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继续调查,跟踪非典情况。她不是没有害怕过死亡,她也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浮想联翩,心惊胆战。经历每天面临身边那已被上天眷恋的人们,除了叹息流泪别无选择的苦楚。
我看见新疆地震时,瘦弱的她大半夜的毫无畏惧地千里奔波地进入灾区,给人们带来最前线的报道。当眼之所及,全是一片废墟时,她原本刚毅的心也变得颤抖了,但她还是一名出色的记者,出彩又温情地完成了任务。
我看见她以一名记者身份重返家乡时的悲痛。昔日的小桥流水人家,河边的枝繁叶茂的大枣树,树叉上叽叽喳喳的乐曲儿,草丛里的各式各样交响乐,湛蓝湛蓝的天空,所有的美好都被眼前刺鼻难闻的气味给吞噬地一干二净。天空已被染成灰蒙蒙,空气中飘荡不再是鸟语花香取而代之的是臭气冲天的各种化学味道。经济之殇,让原本的世外桃源变成人人唯恐不及的厌恶之地。柴静带着记者的责任和童年的欢声笑语的无奈的回忆,回到了山西揭开了这丑陋的面纱,她的内心无比沉重,那些童年的单纯美好,恐怕只有在梦里才能与之相会。
我看见了她做为一名新闻人华丽地蜕变。作为一名记者,客观地陈述事实给大众是基础。柴静她深陷“客观”的泥沼。在双城之伤中,她真情流露,本能给采访对象擦了一下泪水,这一幕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从此她开始质疑自己,开始努力地克制的自己真情实感,以第三者的角度参与采访,她以为她冷若旁观,就能不动声色的置身事外,正确无误地传递真实,可她错了。当她遇到那个不按世俗出牌,有着惊世骇俗的想法特立独行活着的卢安克时,她模式化的工作流程和毫无情感流露的冷漠被无情揭穿和披露,她再次到认识到“客观”并不是靠撇清一切情感才能获得,重新省事自己的工作态度,最终找寻到那所谓的标准。
2021年5月31日 上午7:46 1F
卢安克怎么啦?为何要把他驱逐出境?为何在他反应出事实后用各种理由来撵走他?我为还在做梦的体制掌权者感到痛惜,你们只是为了你们的利益,却不是为大众,不是真真切切的去代表大众,虚伪的面纱已把你们绝大多数覆盖,何人心里又会不明白呢?
2021年5月31日 上午7:48 2F
看完了这本书。很呐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品德好坏,我赞同之前的评论,柴静是小火柴,有内涵的小火柴,不断地积极的向上的人生观与对事实真相的一丝不苟以及必要的妥协之间的抉择是不断使人向上的动力以及品格完善的砥砺,我因在网站上看完此书,后去书店 买了此书。
2021年5月31日 上午7:48 3F
这本书真的会让人上瘾 血淋淋的现实 一层层剥开 好像永远都不会止步 这么多的现实一拳拳打在胸口上 真相永远没有尽头 用你的心 细细感受 即使难过 但这些痛苦是每一个渴望追求真相的人永远都绕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