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不多,文字干净、准确、细腻、平实、客观,似乎不带丝毫立场。大概当记者都得有穿透性的洞察力,像医生的手术刀毫不颤抖地划过病人皮肤。全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展示了社会少有人知的另一面,让我们更深更全面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比如虐猫篇。
离异的女子用高跟鞋踩死一只猫,还拍了视频。视频流出来后,该女子、摄影师等相关人员被人肉搜索,生活彻底被毁掉。
可以说该女子心理变态,但这种变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只不过被隐藏、疏导、压抑罢了。肆意攻击虐猫者和相关人员更是群体暴力,也是"恶"的一种。人类骨子里的本能让我们做出这样的事(虐猫和群体暴力)。而当有人把我们骨子里的恶赤裸裸地展示出来,我们恐惧、逃避、不敢面对,于是下意识地攻击那个源头,以保护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社会安全感,继续躲在那个脆弱的保护壳里面,继续捂上眼睛和耳朵视而不见。冠以道德之名。
这让我更深地理解了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他人的恶即我们的恶"。一个人作恶,那是人类基因里的恶,一个人行善,那是人类基因里的善,所谓的人类社会,也只是一个人内部的投射罢了。人类社会发生的所有战争、暴力、血腥、爱、温柔、勇敢、怯懦都是所有人共有的东西,只不过在长大过程中,我们都学会了压抑和隐藏(这也是社会的基础),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经历让人类以不同形态呈现出来,但究其本质,人类都是一样的。
有很多在文明社会不适宜的本能(嗜血、残暴等)依然能存在下去,那是因为人类离不开它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那样的人更能吸引到异性、更容易拥有繁殖权(这也是赛车手、极限运动员、拳击手、硬汉等更受欢迎的原因)。如何让这些本能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祸害社会,这是社会该思考的事。而我们每一个人该做的,不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下意识地逃避、拼命追打,而是多点理解,直面这些和谐社会背面、人类血液里的恶,不再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
比如无能的力量篇。
一个德国小伙子旅游到中国,后来留了下来,自愿当了十几年的山村儿童义教。
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如果从世俗的视角来看。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恋爱不赚钱不娱乐,似乎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但他大概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快活。因为他是个通透的人,他不像我们需要各种外在的东西——金钱、地位、荣誉、知识、爱情、音乐、烟酒、毒品、国家、集体等——来获取安全感和快乐,他没有恐惧,也不依赖通常的感官刺激来寻找乐趣,能在任何地方都能觉知到一切,那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微笑]这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从他身上很容易能联想到各种专业术语:无为而为,色即是空,空相,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等。佛陀似的。
他的许多言论也在印证克里希那穆提的理论——
"如果自己作为老师,想象学生该怎么样,总是把他们的样子跟觉得该怎么样比较,是教育上最大的障碍。这样我没办法跟他们建立关系,这个想象就好像一面隔墙在学生和我之间,所以我不要这个想象"。"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这是把人的创造力扼杀的源头,不仅中国的教育,全世界都在干这事,从古到今。我们总是按照别人的经验和知识去行事和思考,总是拿二手的价值观来生活。
"…方法都没有用,总是想着这个,没办法真正去看学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很开放地看得到,很自然地就会有反应,适合学生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学生很喜欢,很容易接受"。"方法都没有用"。因为方法暗示着标准化的道路,那是僵死的、不活泼的,从方法中不可能产生完全自由的心。
"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自由"。不被经验和知识所束缚,全然地感受和接受着一切,其中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这篇到达了新的高度。柴静很聪明地没有发表太多个人的意见,只需要把卢安克这个人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就够了。
比如药家鑫篇。
药家鑫用刀捅死被他撞伤的女子,被判死刑。
这跟虐猫篇其实类似,都是因为恐惧。虐猫者因为得不到理解,内心极度苦闷,恐惧孤独,故而用虐猫的方式来发泄,跟抽烟吸毒做爱本质上是一样的。药家鑫则是极端的严父慈母、根本无沟通的家庭酿成的悲剧。可以想象,如果药家鑫没捅死人,而是撞伤人然后送去医院,他会面临父母怎样的责难,这种恐惧甚至超越了生死和理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