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是对记最基础的要求者的

MoMo 2021年5月31日08:02:20
评论
244

@Amon,看在刘老师([咒骂])的面子上,我艰难地看完了这本书。其实在大学的时候,舍友曾推荐过这书,可是当时我拒绝的理由是,柴静的形象坟官方,表面上是代表底层为底层人民说话,实际上是官方人物。

现在,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拒绝这本书的理由除了上面那条,再需要加上其他的理由:1.作为记者,她的立场不中立,叙事太感性,有引导观众、煽动情绪之嫌。记者只需要把事实原原本本告诉观众,事情的定性就交给观众去评判。然而柴静不是这样,她虽然表面上为底层人民说话,口头上为他们争取权益,但她的这种表达却刚好反映了她的感性和不中立。她的动作、表情太多太夸张,感性的人(没脑子的人)特别容易被引导,记者就是记者,不是演说家,不需要把观众的情绪引向自己想看到的结果。

2.就这本书的叙事来说,虽然有分出章节,但把整本书连贯地看完,一章一章认真地看,会发现章节里面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她能从这件事"唰"地一下就跳到下件事,完全没有过渡。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写一本日记,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全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本书,有读者的书,认真读起来能感到一种随意性,然而这种随意性也不是那种自然轻松的文风,它就是一种随意地写,没有顺序,逻辑不严谨。

3.最后一条就是,柴静的形象太官方。表面上看,柴静在采访底层人民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难过、伤感甚至因此而讨伐地方政府的时候,让电视面前的大部分观众产生一种“这真是一个为人民说话的好记者啊”。但是,听好了,但是,她也只是为底层人民说话而已,就是说话而已,其他的没有。这是什么意思呢?待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土地改革问题这是一直存在的吧,教育不公这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吧,但是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受这些问题影响的人们心里长年累月下来有不少怨气,这时需要一个抒发口,来抒发一下这些怨气。所以,柴静这本书就成了人们的抒发口。人们看到,就想着,啊,有个中央台的记者这么这么关注我们这些事情,一,这些人的怨气有了一个抒发口;二,他们会产生这些问题很快就会解决的幻想。在土地问题和教育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普通人都不太敢把这些问题摆台面上来讲,但有一个这样的记者暂时堵住人们的口、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这样的做法还不官方吗[微笑]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1日08:02: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60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