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没有一本书像《看见》一样让我想看却又害怕看、看完还想看,害怕再次痛苦而不愿再看,但还是想继续看下去。纠结这明明不是一本触动你心底最深处软肋有关爱情的书籍,却屡屡唉声叹气或热泪盈眶。
看见很多的评论也都有这种反反覆覆的心情,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试图接近它却又希望能够抽离它远离它。
曾几何时,我们也像柴静一样,在一个平凡的新中国家庭出生长大,毕业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校,以为世界都像课本里电视新闻里描述的那么美好,觉得父辈们宣扬的忠诚就是我们信仰的力量,很多时候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梦想着风花雪月、和谐美满。
直到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不一定是我们真正想想看到的,我们的耳朵所听到的不一定是我们真正想听到的。
看见,竟然成了最难的一件事。我们,真的看见了?我们的心,真的看清楚了吗?
如果是十年前或者五年甚至三年前,我会说看这样的书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我不是政府官员,不是高校教授,不是媒体新闻人,甚至不是男人,这个世界的过往变迁与我何干?我只需老老实实地按照课本做一个规规矩矩的教书匠,像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作一个的熟练的技术工匠就可以了。可是偏偏是现在,就是现在,我看到这样一本书,心里掀起的惊涛骇浪远远超过了以往所读的任何一本书。
柴静说:我只是不习惯于屈服。我也很惊讶,为什么有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更不愿意屈服的是看起来原本应该非常感性而不理性、脆弱而不强大,轻薄而不深厚的女性?
柴静亦不喜欢受别人的控制。在她的《穹顶之下》出来之后,她遭到万千的攻击和指责。我也无意于吹捧或赞美她,我只是觉得像卢安克一样,她会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淡定。她不会因为自己受到的攻击而屈服于对真相的执着,或者我相信她早已做好被攻击的准备。
有朋友说:何必把这个世界看得这么清晰?我这才惊觉原来这么多年其实我们只是像鲁迅笔下的看客一样,我们何曾让自己真正的清醒过?不断地告诉自己的眼睛不要去看不喜欢看的,不断地告诉自己的耳朵不要去听不喜欢听的。我们自己蒙上了我们的双眼,堵住了我们的双耳。甚至当有人愿意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时,我们反而觉得是自寻烦恼。我们的人生哲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里糊涂、得过且过!
直到我们自己深陷其中,掉入一个又一个的漩涡,痛苦而又无法自拔,我们才发现也许用双眼看得更清楚,用双耳听得更加真切,才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避免的责任。
粉饰太平,粉饰美好,避免所有的争议,和稀泥、再搅拌,也许是好用的办法,可是真相总会一步一步的浮现,总有一天你会觉得怎么绕也绕不过去。
当这个世界上太多的男人女人在追求功名利落而牺牲他人的利益思想甚至感情,我只能说我不愿意;当这个世界上太多的虚伪奉承客套假意,我只能选择做一个大大的另类;当这个世界有数不清的误解下的委屈求全,我选择:我只是不愿意屈服。责难、打击、穿小鞋又怎样?我只希望能成为曾经的卢安克,不要去想那么多。 王阳明的致良知或许深邃无比,可是无论《简爱》还是《放风筝的人》,我却觉得世界上的人类无论何种皮肤,身在何时,在何地,降临到这个地球最重要探寻的就是生命的真谛:真、善、美。
其实,我们不需要为任何人千千万万遍,我们只需要为自己千千万万遍。放空心灵,直到我们真的看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