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看见》,记住一点。

MoMo 2021年5月31日08:27:18
评论
286

第一章,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文艺青年柴静,崇拜《沉默的羔羊》女主史达琳,接受不了续集水准崩塌,写信指责托马斯.哈里斯。柴静的新闻观是关注新闻里的人,还有启蒙。

柴静上学早,成名快,知性气质,女神造型,文字流畅,口才便给,受追捧,自视高,她说:“我知道自己能够达到的高度。”还说:“体制里的工作我干不来。”

她的领导陈氓说:“你就是个网球,我是网球拍,你跳得再高,我也永远比你高出一厘米。”又说:“你简直矫揉造作不可忍受。”

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触摸:非典时期医生与病人。

触摸后:抽烟喝酒熬夜,和摄影等同事打成一片,融入团队,开展合作。

第三章,双城的忧伤。

触摸:核心人物已自杀的少年意气阵营。

触摸后:一个调查节目竟然以无解结尾。

第四章,是对峙,不是对抗。

触摸:某个轻浮地称她为“柴主任”、“央视名记”的副县长,山西某村村委会主任贿选事件……

触摸后:柴静认为,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够刚性。

第五章,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触摸:吸毒妹阿文,摄影师赵铁林,超期羁押的谢洪武,同性恋群体……

触摸后:关注弱者,同情弱者。

第六章,沉默在尖叫。

触摸:安华,被打二十年,杀夫;小豆,丈夫想杀她,杀夫;燕青,丈夫想掐死女儿,杀夫;不知名女子,丈夫欺负姐姐,还想去女儿卧室,杀夫;李阳的妻子kim;流浪少年犯罪调查。

触摸后:外国对家庭暴力和流浪群体的预防、整治、惩戒更为成熟,及时干预可大幅降低酿成苦果的概率。

柴静想,“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第七章,山西,山西。

触摸:孝义县城硫化氢污染,襄汾重氟区,煤矿采空区。

触摸后:柴静再也不想回山西了。

第八章,我只是讨厌屈服。

触摸:陈法庆,郝劲松,陈丹青。提倡了胡适、马丁路德金、罗莎帕里恩的一些想法。

触摸后:虽然没认真研究政治学,中国现在的政治学,按发达国家学理是反政治的,但柴静想要宪法赋予她的那个世界。

第九章,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触摸:两会观察。

触摸后:

柴静说:“攫取,对,提问者就得攫取,我还太不够呢,好采访是一刀一刀把一个人的魂儿活活剥出来晒,这个剥里全是逻辑、递进、环环相扣。”

某网友:“柴静像个教士,絮絮不休地说着一些正确但是无人会听的话。”

崔永元:“你不适合调查,去做个读书节目吧。”

她的同事兼朋友史努比:“你生活得太塑料了,不真实。”

第十章,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之中。

触摸:福建农村拆迁,活熊取胆等。

柴静表达了对安娜和法拉奇的崇拜,提及丹拉瑟从CBS辞职,丹拉瑟喜欢挑战权威的嗜好,以及对调查性报道的狂热,深深影响她。还提及美国同行的观点,中国没有真正的记者,中国记者是没有信誉的一方。

触摸后:

陈虻:“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忘了谁说的:“要疑问,不要质问。”

同样忘了谁说的:“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

而柴静认为陈虻无动于衷,老于世故。她认为“批评是记者的唯一语言。”

某网友:“准确是记者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之中。”

柴静摘下正义、良知、为民请命的帽子,戴上真相、道德的帽子。

第十一章,只求了解和认识而已。

触摸:虐猫事件,耍猴人的江湖……

触摸后:

易中天反问:“真相是什么?”

柴静回答:“真相是无底洞的那个底。”

某网友问:“探寻是什么?”

某网友代答:“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质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

第十二章,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触摸: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

触摸后:

柴静向钱刚哭诉:“我除了课本,只看过言情小说,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

陈虻说:“你们老是说想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老觉得谁谁限制了你们表达思想,我想问问,你有思想吗,你有什么思想我请问。”

陈虻说:“要服务,不要表达。别瞧不上服务这两个字,描述复杂比评论简单难多了。”

本章提及,崔永元和柴静展开直见性命的交谈,谈到让人失望的现实,缺少良知,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

第十三章,事实就是如此。

触摸:周老虎事件。

触摸后: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与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第十四章,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触摸: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触摸后:柴静推崇胡适,多次引用他的言论。

第十五章,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触摸:奥运采访。

触摸后:钱刚引用的,“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有意思。忘了谁说的:“爱和善是能力,不是情感。”

柴静逐渐摘掉真相的帽子,戴着一顶,道德。

第十六章,逻辑自泥土中剥离。

触摸:经济问题。

触摸后:

周其仁:“不要用道德的眼光看经济问题,不要妖魔化地方政府,不管左中右,质量最重要。”

陈虻:“你的主题要蕴涵在结构里,不要蕴涵在只言片语里,要追求整个结构的力量。”“柴静这个人吧,有一些众所周知的缺点,但是她还是有一个特点的,她不人云亦云。”

柴静摘不掉道德的帽子,但她找到两个新支点,寻常,独立。

第十七章,无能的力量。

触摸:中国广西山村陪伴留守儿童的德国人卢安克。

触摸后: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不管是故意还是不故意。

第十八章,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

触摸:药家鑫案,抑郁症男孩宋,酒驾人高晓松。

触摸后:

高晓松说:“我狂妄,我没有敬畏,我对真实的人生缺少大量的认识。”

第十九章,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触摸:老范,老郝,小宏,其他同事。

触摸后:

陈虻说:“你的问题就是总认为你是对的,你还总要在人际关系上占上风。”

小宏觉得,别人给柴静一记直勾拳,她有修养,不还手,但心里也是一记直勾拳,不换样,也不躲。”

白云升:“柴小静,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老郝:“你是我见过的意志最强的记者。”

柴静想,她不再与这个世界争辩了。

第二十章,陈虻不死。

触摸:陈虻。

触摸后:

陈虻和时间在职业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性命,不能轻松地把它当成生存之道。

崔永元则认为,他自己及朋辈要么累死在岗位上,或者不干了,没有中间道路,做不到游刃有余。

柴静终于承认陈虻是她的导师。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型人格的书,已经很长,打个三星,收工了。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1日08:27: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6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