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六星,为了使我多了一些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MoMo 2021年5月31日08:37:48
评论
264

从启动微信读书至今,大大小小看了十几本书了,虽然每次书评都写得超长,但是首次想认认真真地好好写一次书评。

正如后记中,柴静对自己身为记者却口口声声“我”不适应,而编辑一语道破,不在于是不是“我”,而在于是不是“人”(当然,这不是骂人)。可以借用一个比喻说,如果没有人性的内容引起读者心底的共鸣,即使规避了所有“忌讳”,也只是一个毫无生气的美观的工艺品;而当真正倾注了情感,哪怕踩了什么“高压线”,仍然不失为一个艺术品,把读者深深打动。

所以本书与其当作是柴静的自传,不如看作是以陈虻为首的“电视人/媒体人”的群像;与其说是柴静自己数年来的经历与成长,这个动态的过程,不如说是她代替了读者的视角,越来越接近那个原本就在那里的、不会因为外界而发生丝毫改变的“信仰”,这个静态的存在。

原谅我用了“信仰”这么一个虚无缥缈又不知所云的词汇。毕竟作为一个和影视媒体均无缘的纯看客,我实在无力描述那具体是什么,只能感受到心中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始终在不惜牺牲一切地拼命找寻、接近它。非要做个类比的话,就如同“为人民服务”之于中共党员,“救死扶伤”之于医护人员…当然,都是那种“真正的”,比如“为了新中国”而慨然牺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江姐,而不是心里时时盘算着“终于熬到49年轮到老子说了算”…

或者说像爱情,有人视之为传说,有人用之为口号,也有人以之为信仰,可以生死由之。说回本书,无论是领导的点拨或批评,同事的支持或争执,自身的坚持或怀疑…都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现:新闻的真实、深刻,发掘人性的美好与缺陷,剖析不同立场的执着与妥协,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用文中的原话说,生活之中矛盾无处不在,宽容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感受,只有抛弃了自身的预设立场,全身心地感受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才能达到一个看似与袖手旁观的抽离者类似,实际上却大不相同的结果——平衡。

这也是现在社会所欠缺的,更是亟待弥补的:在认为“你有可能是对的”的前提下去考虑问题,把每一次分歧、争执、冲突都作为弥补自身短板、拓展自我格局的机会,而不是死守着自己的安全区、舒适区,恨不得从精神到肉体、把一切不同声音都消灭掉。同理心的缺乏,使得任何一个热点问题都变成了割裂双方骂战而非论战的前线,结局也不是消弥分歧求同存异,而是对立扩大矛盾激化,恨恨地记下一笔,等着有朝一日逮到机会彻底报仇雪恨…

就像之前看白岩松的《白说》,不是甘于“喉舌”只发出别人让自己发出的声音;而《看见》中也反复提到,不要做法官,去裁决谁说/做得对谁不对,或者操弄手中的话语权,允许谁说话禁止谁发声。这才是真正做新闻的态度,而不仅仅是戴着这个名头混口饭吃或自娱自乐。

最后,承认之前对柴静印象不佳,高高的颧骨即使在清秀的脸上,也给人一种“满脸横肉”的恶感,再加上鲜见的笑脸、咄咄逼人的语气,不说法官,至少更像一个质问者、控诉者,而非一个采访者。不过文末的那张侧颜,脸上的线条平缓了,女人的温柔与涵养又回来了,希望不只是拍照角度带来的变化。

想给六星,为了使我多了一些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1日08:37: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62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