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靠近一种生活——看故事会,写文字,了解记者这个职业,一直在大量阅读,去了书社,进了编辑部。不能说是忘不了你,只是不想那么早把你忘记。之前书没看过几本,关系铁得似乎永远不会生锈。在靠近你之后,以为会更懂你,岂料 世事无常沧桑变化各安天涯匆忙闭幕。不由得想起潘玮柏的那句——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没有用错言语,也没有用错表情。是我们都很好,只是时间不凑巧。)
记者和会计一样,高危职业。没了解之前,我走得毅然决然义无反顾。接触之后,水大浪深各种言不由衷身不由己。之前没有选会计,因为得不到最好的,我就选最次的。有最好的,就一定不作死。结果是:最好的不一定适合我。
我不是没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憧憬彼岸花开的瞬间。我至今还没有放弃,是因为我不太在乎自己的羽毛。我只是不甘心,但是我输得起。
白岩松 敬一丹 柴静 崔永元这些央视记者,他们扛起了一个时代,他们也在采访的过程中成长,我们也在他们的叙述中蜕变。不要求你的赞美与掌声,但是期待你理解。
每一篇报道,看的我热泪盈眶。陈虻不死——我就意识到我崇拜的这位大咖的结局。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对我的震撼,可能出车祸下意识的看向车牌号是怕对方逃跑,但是这个自我保护的行为,引起了对方的杀意。那些集体自杀的想小女孩,不能说是对自我权利的滥用,而是那种情义两肩逃的情怀如何解开。汶川地震,就在隔壁省的我看到在废墟中依然充满微笑的脸庞,那一分钟体会到了父母的最大愿望是:我不要你光宗耀祖 不要你有车有房 不要你名垂青史,我只要你平安!
我也好多年不怎么看新闻,炒作的太多,造假赚吆喝的不计其数。新闻联播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用来报时。以前很多人调侃,说今生要是能赶上新闻联播大结局,死而无憾。这折射出来的是对媒体的失望,对事件的不相信。这是什么造成的?(本来这句话后面即使不作答也应该是省略号,但我毅然决然想划上句号)。偶尔看头条,很少找到冲击内心的那个点,以至于越看越失望,索性用书本,脚步去丈量世界了。山区贫寒偏僻,就去支教。憧憬呼伦贝尔大草原,索性一张票就去了。想多去走走,有时间就踏上火车行李简单粗暴……我在实践,用我自己的方式,能不能明是非 辩事理 去伪存真或者简简单单的要求——把自己活明白。我有一双足迹,一双眼睛,其他的也都还按部就班,让我在清水里呛呛,在血水里泡泡,在咸水里滚滚,就用余生押上这些年。
今晚,再一次踏上远方,去潍坊。三天后,我出现在泰山脚下。又一次感知,用自己的足迹,不需要有痕迹,是自己在走,不是跑给别人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