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静《看见》

MoMo 2021年5月31日20:48:292385

   我总感觉这本书跟我之前看的书不大一样。哪里不一样,自己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若是一定要找句话大致概括一下,大概就是类似于“这本书有点让我接不住了”的意思。

先写一下读完之后的感受吧。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惊,柴静在书里面写了十多个她记者生涯中遇到过的人和事物,而其中的大部分事件都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还有的只是通过电视等媒介了解到的一点点皮毛。但本书的作者柴静是个记者,写出来的东西跟电视上看的不一样(大概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实质深层次的东西和跟面上的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她把事件剖开了,呈现在你面前,带给你的感受确实是不同。就放一个让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吧,是第五章一个蒙冤入狱的老人,有一段是这么写的:“二十八年,他都在这个牢房里头,没有出来过,没有放风,没有书报,大便小便也在里面,他被认为是精神病,但档案里没有鉴定记录,我采访看守所所长,他说:‘都说他是神经病,再说他也不喊’”。真的是读的时候震撼啊,震撼地久久无言,那种震撼仿佛到了骨头里。之前读过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有被长时间关押的经历,但是不如这个老人带给我的触动强烈,或许,这就是“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她给我呈现的就是像是另外一个自己没见过的世界。唉,很多事,自己体会过再来看是一种感觉,没体会过来看又是另外的感受了,真的是看完这本书深感阅历不够啊。另一点感受:“沉重”。我觉得柴静的文字还是蛮朴实的,比较简单,但写出来的东西很有力量,透过文字,能感受到那种沉重的感觉,在读的时候,有时候觉得喉咙里堵的难受,讲述地震那一段感觉眼泪也有点绷不住。她写的东西不单薄,力量还是很厚重的。文字中的镜头打到了这里,就开始平平静静地给你讲述。我比较词穷,找不出比较合适的字形容那种感觉,在这里借用一下一位网友“小柯”的评价吧(我认为跟我想的还挺一致的)。她说“写得踏实,文字里没有戾气”。

什么是戾气?就是不平、不满、疾呼、暴跳如雷,攻击式的抗争。而她讲述的比较平静,留给你自己去思考。说自己接不住这本书一是因为许多事件本身带给我的冲击让我有些承受不了,二是透过事件引发的思考,我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我对于事件的感受太过于苍白,深度的想法我没法子完整的说出来,还是阅历不够读书少。同时对于书里面对事件的思考,自己也做不到独立思考,读的过程会觉得这个说法不错,可是接下去看又觉得下一个说法也对,自己的认识很少。还有书里面这个语言,有道理的句子很多,自己也摘抄下来了不少,不过我觉得都挺有深度的。自己自己读完某一章,合上书,写点感想,然后就想一会儿,想想书里面人物到底想说什么,但是想过了很多地方还是理解不到位。书里面的话我想我现在看是一个态度,等以后再过来看可能就是另一个态度了。

书评写道这里仍然感觉还有好多想法没有表述出来,写的我也是异常纠结,最后用书里面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结尾吧!“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后我们再来讨论。”且待十年后我再来看,那时会不会理解的更深刻些?最后,真的是非常喜欢本书的封面!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5月31日20:48: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6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2   其中:访客  2   博主  0
    • 上官海棠 上官海棠 9

      很喜欢这本书。一边读一边思考,收获很多! 尤其是柴静采访郝劲松的那几段,郝劲松谈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公民权利。在这个扭曲的世界,人人都想圆滑处事,争做老好人,保持中立,不得罪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种种处世方式真的是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吗? 我很不屑于去做“大家都在做我也要跟风”这样的事情。是否应该跟风,还是要有自己的基本判断。柴静因为职业原因,去揭露事实真相!普通人并不应该因为自己人微言轻,什么都不管不问。并不都是圣人,但如果通过自己的小小努力,一点点改变自己改变身边人,最后的结果会是好的!

      • 上官海棠 上官海棠 9

        谢谢你的评价!我读这本书觉得收获了很多,正如其名《看见》,真的是看到了很多东西,也思考了很多,就是觉得仍然还有很多东西不理解,我觉得我还会再来读一遍,我读一遍根本不够,感觉像这样的书越读越深刻,能察觉出来的东西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