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起伏在一个个事件之中被翻涌成惊涛骇浪,我望向天空,岁月流逝的无情在每个人,每一个家甚至每一个国都被沧桑体现,而错误或者邪恶不在心中强词夺理,原来最终都会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甚至每一个国的无奈和心酸。
《看见》对于我,重塑了我的价值观吧,以前的黑白分明,到如今都能看见,想到其中的灰色地带,甚至不强加批评,因为每一个人生都有无法言明的苟且。
第一章:“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柴静刚出道时的自我认知和别人的认知娓娓道来,也有她的伯乐陈虹的提携和教导,有许多惊艳之语让我记忆犹新,不管是史努比的“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还是白岩松的“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柴静温热的开始她的生涯,那些鲜活的见证就这样跃然纸上,她的主持人或者记者生涯就这样展开。
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非典疫情的恐慌和内幕就这样苍白写实,让远方的你我唏嘘感慨我们的幸存,我们的活着。文中提到“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是啊,大难不死,原来生命这一切的一切都这般美好和珍贵,那湿黑的老房子,那小音响出来的钢琴声,甚至那破烂房子都有独特的美,所以珍惜生命那温热的跳动,珍惜生命那无言的馈赠。而陈虹给柴静的名言也是给我自己的名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这个功利社会,好难静下心,总想立刻有成果,只是失败又怎样?那耕耘的过程不就是最美的风景吗?
第三章“双城的创伤”,武威的小镇双城的一所学校在一周内,同一班级的五名小学生相继自杀。初读时的不解到读后的莫名悲凉,教育,父母,孩子的心智成长,在我们这一代,有太多的借口和太多的无奈。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都有局限,而老师的主观臆断也让不成熟的心智悲伤。在那小小的世界,他们只剩下朋友,而朋友比生命重要,那感概在心智不成熟的年纪会有多么伤,多么黯然?孩子是生命的馈赠,那美好一生鉴于我们的相处间,望珍视他们的感情。
第四章“是对峙,不是对抗”,这对于柴静的主持生涯是一个相当大的成长吧!看见其中的鬼鬼魅魅,原来凡事都有其阴阳两面,而那少年狂狷之气在生活严峻的历程下,渐行渐远,而后坦然面对那现实的耳光,如吻对待,如歌清唱。“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市侩吗?可能最感动是市侩之后的鲜明立场,不对抗,只是对峙。
第五章“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不管是阿文在戒毒所被卖去卖淫,还是谢洪武二十八载无辜的牢狱之灾,亦或者是同性恋者那可悲的伪装,都在知道中慢慢成为感受,虽然很赞同知道和感受是两回事,但是内心对这种苦难莫名绝望,如果可以就愿在生涯中有“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这种对生命或者生活的豁达和从容吧。
第六章“沉默在尖叫”,家暴事件,那妇女的权利,在婚姻中的沉默不语是如何绝望。家庭这个最小的单位,里面的江湖和风雨也能如此血肉模糊!那十一位杀夫女犯,内心的恐惧或者背后故事的凄凉就让人疯狂,文中提到“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李阳家暴案的事件定义着一部分人性,反应着部分三观,也体现一些社会面目。而柴静在章节的结尾说“他人经受的,我比经受”,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那嵌在生命中秩序,好能无畏风雨,从容应对。
第七章“山西,山西”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的诗也深得我心呀。只是见证天空一无所有到雾蒙蒙一片,那雾霾就如悲剧之歌让人伤感或者共鸣。发展和环保,经济和人文,生存和生活,这感受到的无言就如矛盾般让生命混沌?而我颤栗其中,原来有些选择即无奈也无辜,只是目光投向远方,以书的名义自己沉浮,让生命不苟于眼前。
第八章“我只是讨厌屈服”人民和公民的意义,在这一章中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的屈服就像岁月蹉跎中的无情一般,原来我们的逃避现实只是别人下一次伤害的原因罢了。我很喜欢文中对于答案的定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认为一个人、一个概念、一次诉讼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是有一个共有的规则存在。”智慧在行动中见真知,不怒火攻心,因为这是现实,不卑躬屈膝,因为要有理性,那么就先行动,就先试一试,起码试过了。
第九章“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关于人大代表,关于三中全会,不论是浙江小企业们的自己解决问题还是老毛代表提出的水问题和粮食问题,这些幕后花絮或者台前镜头,真真假假,新闻是选择的结果,而许多事情,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第十章“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浮于表面的苍白或发自心底的坚定在一次次的揭露中成长,原来我们的义愤填膺、性烈如火不过是将好恶凌驾于事实之上。不论是拆迁事件,还是法拉奇和安娜的同情心极深都让我们学会探寻,就如文中说的“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是呀,感性或者理性,生活就在认识真相中流于涕泪之外。
~~~
对于我,这本书帮助我成长很多,有许多的事件不再像以前悲天悯人,或者同情心泛滥。那么对于前方的路,我想第二十章陈虹不死的一句话对自己说“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希望一生在看见中不堕落,在看见中初心不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