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脱离于只解决单点的问题,而要专注于机器的设计和维护,它具有持续工作能力和进化能力,摆脱了对于个人智力的依赖。下面是读书过程的反思和摘录,如下:
1,对我而言,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一项我能全身心投入的使命;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我既深深地关心对方,对方也深深地关心我,人们彼此坦诚相待。其实它也是给我一个提醒,跟我合作的人。除了保持跟他们事业上的互动,也要努力和他们维持高效且有意义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我们因为一起赚钱走到一起,也因为只知道赚钱而分道扬镳的局面。
2, 我曾以为以记忆为基础的有意识的学习是最有力的,但我后来明白,实践和适应能带来更快的进步。纯理论学习带来的进步是有限的缓慢的,我们必须进行不断的试错实践,快速总结进化,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3,不断的进化,进行个人的提升,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物质所带来的。这种持续地追求学习和改进的动力,让人类天生地对进步感到快乐,对快速进步感到兴奋。尽管大多数人觉得他们是在追求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玩具、大房子、金钱、地位等),但这些只能带来小的满足,远远无法与进步能给大多数人带去的长期的满足感相比。
4,设计者/管理者/工作者,个人的三个角色。这里讲的是,一个人做事要有规划性,有目标,而不只是埋头苦干。当然执行力也很重要。想要取得成功,作为设计者和管理者的你必须客观看待作为工作者的你,不高看自己,也不让自己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任务。大多数人都是凭情感行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没有方向性的情感体验,随波逐流。你只需要学习如何面对自身所处的现实,并把你能利用的所有资源用到极致。例如,假如作为设计者和管理者的你发现,作为工作者的你某件事情做不好,你就应该解雇这个作为工作者的你,找到一个好的替代者。
5,设定目标
发现问题
诊断问题
规划方案
执行方案
这五个步骤中,肯定存在某个环节是我们的弱项。这时候,我们可以把问题暴露出来,自己解决。或者找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从而把流程推进下去,最终获得成功。
6,习惯最大的好处是自控力,习惯来自于惯性。好习惯让你实现“较高层次的自我”的愿望,而坏习惯是由“较低层次的自我”控制的,阻碍前者的实现。如果你明白大脑的这一部分是如何工作的,你就能养成一系列更好的习惯。研究显示,如果你能坚持某种行为约18个月,你就会形成一种几乎要永远做下去的强烈倾向。记得,越是紧急的,危急的情况,越是要用较高层次的自己解决,避免陷入较低层次的情绪化的自己。
7,优秀的决策来自于1⃣️避免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2⃣️先进行充分了解,再进行决策。了解包括,是什么➕怎么做。是什么,指的是相关事实,以及背后的本质。怎么做,权衡直接结果和后续结果,确定行动计划。
8,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花太多时间关注边缘性的微小因素,影响对重大因素的考虑。做出一个决定时通常只有5—10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这些因素,而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即使研究重要因素,所产生的边际收益也是有限的。
9,区别基线上下的界限,识别出要点和分点。与人沟通,最好基于要点,如需特别沟通才需要谈细节的分点。用“基线以上”和“基线以下”来确定谈话位于哪一层。基线以上的谈话关注要点,基线以下的谈话关注分点。当一段分析混乱、令人迷惑时,通常是因为谈话者陷于基线以下的细节之中,而没有重新把细节与要点联系起来。基线以上的谈话应当以井然有序的方式走向结论,只有在有必要说明某个要点的细节时才可走到基线以下。
10,优秀的机构就像好的机器,它是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人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机器运转不正常,要么是文化设计有问题,要么是选人用人出现问题。投资和带团队,都是要致力于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转,而不是处理单独紧急的事情。要注意别把精力过多用于应付各种事务,而忽视你的机器。如果你把精力用在完成每个单项任务上,你就会不可避免地忙碌不堪。如果你能把注意力放在建造和管理机器上,就会不断有所回报。
11,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在于是否存在分歧,而是是否愿意把分歧摆在台面上协商解决。对生意伙伴、夫妻以及所有其他关系而言,具备清晰的流程,以便高效、明确地解决分歧是至关重要的。
12,如何识别可信的人。 较可信的观点很可能出自以下两种人:(1)至少曾经三次成功解决过相关问题;(2)对所得结论的因果关系分析很有道理。做不到上述任一点的人,就不是可信的。对于能做到其中一点的人,可以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如果两点都能做到,那就是最可信的
13,在挑选准备长期交往的人时,价值观最为重要,能力其次,技能是最后要考虑的。然而多数人犯的错误是,挑人时先看技术和能力,却忽略价值观。帮人获得技能很容易,通常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培训就行,要想提升能力却很难,但这对长此以往有能力承担更大责任来说至关重要。想都别想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
14,想象力,创造力 和 管理能力 都很重要。 当然,你在机构中的职位越高,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越重要,但你仍然必须具备必要的管理/协调技能。一些年轻的企业家都是从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并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提升管理能力的。也有一些人一开始具备了管理技巧,随着职位攀升逐渐再发展出想象力。
15, 自上而下地建设组织。一个组织与一幢大楼正好相反:组织的基础位于顶端。因此,必须先招聘管理者,再招聘管理者的下属。管理者能帮助设计机器,挑选人员来补充各个岗位。部门的负责人既要有战略性思维,又要能从事日常管理。如果他们无法预计将要发生的事,日常管理就会危机频发。这也呼应了招募部门负责人解决问题的原因,好的负责人自带体系和人员招募的能力。
16,设计最好的机构,然后去找合适的员工。 不要让一个机构去适应员工。管理者通常假设机构里的员工是给定的,并努力让机构去适应这些员工,这是个落伍的想法。相反,管理者应该假设机构是最好的,然后确保找到最合适的员工。要根据工作要求来设计工作岗位,而不是基于员工想做什么或者有哪些人可用。你总是可以从外部找到适合特定岗位的最优秀的员工。先要设计出最好的工作流程,然后画出组织架构草图,并设想各部分如何协作,明确每个岗位的人员资格要求。只有在这些事情做好后,才能去招聘适合的人员。
17,没有监控,好人也变成坏人。不要假定员工都是在为了你而非其自身的利益奔忙。很多人如果有机会选择公平待人和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的话,都会选择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即使有一丝欺骗都是不可容忍的,因此你的快乐和成功取决于你能否实施适当的监控。在这方面我有过多次惨痛的教训。
总之,个人的努力在于不断磨练高层次的自己,然后避免低层次的自己的情绪化控制。在社会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如何组建团队、监督团队是一个大学问,终极目标是让组织自运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