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书笔记

MoMo 2021年6月1日08:10:59
评论
202

在罗辑思维2018的跨年演讲会,推荐了三本书:《原则》、《超级版图》、《枢纽》。微信读书软件还是很厉害的,马上上架了其中两本并做限时特价。《枢纽》是国内人写的,比较容易谈垄断,现在罗家独售,纸质卖到99一本,能把阅读产业做成这样并让信徒随同买单,罗振宇是真的好厉害呀。

同样,罗老师的推荐也一直是很多人学习资源的来源,这本《原则》确属好书,电子版去到一千多页,但我却是以读小说的触感完成的。

更确切说,《原则》是作者Ray的人生心得体会总结,用“原则”一词来概括,固然会更响亮大气。书的结构分三部分:个人历程/生活原则/工作原则;层次严谨、逻辑分明。甚而构思巧妙的是:“生活原则”章节是采用分总的结构——先陈述内容后概括条款;“工作”原则章节是采用总分的结构——先概括条款后陈述内容;这样就把“原则”有机的结合与贴合在一起,承上启下,耐人寻味。另外,附录也不同于一般书的那一种,是用来介绍相应原则在真实世界运用中的软件工具,体系可谓完善强大。

实际上,我们最能抱着看客的心态来品味这部人生总结,因为每一种巨大的成功都具有伟大的不可复制性,每一种巨大的成功同时又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如果你本身在这条路上,也就意味着你本身在践行,各望各不过同路而已已。只是各有各的不同天命与运气。所谓天命,可以看一本老少咸宜的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或是应运而生的书《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天渊地别,殊途同归。

桥水、谷歌、苹果,其背后的企业文化与人文管理,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果—— choosen the best of the best...,then most of the things could be told then come to real.

咱们生存的环境如何,咱们自身的赋能如何,如人饮水,各有各味。

所以说所谓原则,看看就好。

毕竟,你历经自己的人生,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你会因为五味杂陈而收获属于你自己的规则,那才是实的,那才是真的。

我们不过都是人生的吃瓜群众,由于吃瓜量太大,最终,我们也是要学会去种瓜的。

以下是这本书的个人书摘,也可称为 “Ray Ana”《锐语录》,值得回味。

善于从书本学习的人倾向于寻求所学的记忆,按照指示说明从事工作;内化学习的人则会下意识地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就像走路一样平常。了解这些差别至关重要。—— 瑞·达利欧

【第一部分 我的历程】

● 独立思考并决定:

1 你想要什么;

2 事实是什么;

3 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 我犯下的代价惨痛的错误使我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从“我知道我是对的”变成了“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 在我的一生中,冥想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冥想让我拥有平静的开放思维,让我可以更清晰、更有创造性地思考。

● 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回报,并降低下行波动。

● 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预知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可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回应。

● 错误日志(现在我们称其为问题日志)是我们的第一项管理工具。

● 几乎总有一条道路是存在但你还没有找到的,所以你应该努力寻找直到找到,而不是凑合着接受那个看起来明显的选择。

● 当我一个人时,我的挑战是几乎一切都要亲力亲为;当我学到更多东西、赚到足够的钱聘请其他人时,我的挑战是管理他们。

● 我担心我可能是错的,于是我找其他的聪明人给我的观点挑毛病。我还想请重要的决策者复审我的思考,一方面对这些思考进行压力测试,另一方面提醒他们我预见到的情况。

● 好习惯源于以一种遵守原则的方式不断思考,就像学习说一种语言一样。好思维源于探求原则背后的逻辑。

● 在回顾我的个人经历时,想想我的看法是如何改变的,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 发现自己的性格,过与性格相适应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 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

● 我发现大多数习惯的改变通常需要约18个月。

● 一个东西要“好”,就必须符合现实的规律,并促进整体的进化,这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 记住“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 考虑后续与再后续的结果。

● 而那些决策时只考虑直接结果的人会受到惩罚。

● 想要取得成功,作为设计者和管理者的你必须客观看待作为工作者的你,不高看自己,也不让自己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任务。大多数人都是凭情感行动,只看眼前,而没有从上述战略性的视角出发。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没有方向性的情感体验,随波逐流。如果你想在晚年回顾一生时觉得实现了人生愿望的话,你就不应该这样做。

●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擅长做什么,你不应该为此难过,而是应该为发现这一点感到高兴,因为知晓这一点并妥善应对,将提升你实现自身愿望的可能性。

● 不要过于重视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再后续的结果。

● 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想要什么,即你的目标。

● 规划解决方案和确保方案落实是塑造。

● 设定目标(如确定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需要你擅长更高层次的思考,如设想未来、优先排序;找出并且不容忍问题,需要你明察秋毫,擅长综合分析,始终保持高标准;诊断问题需要你理性思考,能够看到多种可能性,并愿意与其他人进行高质量的交流;规划方案需要你拥有想象力和现实感;执行方案需要你自律,有良好的工作习惯,拥有结果导向的思维。

● 考察你犯错误的类型,并识别你通常在五步流程中的哪一步上做得不好。

● “意境地图”(换句话说就是认知能力),,

● 听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绝不会削弱你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自由,只会让你在决策时有更宽广的视角。

● 我定义的“可信”的人有两个特征:曾反复地在相关领域成功找到答案(至少成功过三次,拥有过硬履历);在被问责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解释。

● 在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中,你的目标不是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并决定该怎么做。

● 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 我们的分歧不是沟通不良造成的,相反,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沟通不良。

查尔斯·都希格:《习惯的力量》

都希格的核心观点是:分三步走的“习惯回路”能起到重要作用。第一步是信号,用都希格的话说,“用信号来告诉你的大脑进入自动运行模式,以及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是形成常规,“可以是肢体性、心理性或情感性的常规”。第三步是奖励,这能帮助你的大脑发现这个特定的回路是不是“值得记下来以备后用”。反复练习可以加强这个回路,直到逐渐变成自动反应。

读都希格的书让我知道,如果真的想改变,你最好是决定养成哪些习惯,戒掉哪些习惯,然后执行。为了帮助你,我建议你写下自己最大的三个坏习惯。现在就写。然后从中选一个,下决心戒掉。你能做到吗?这将带来很大的改变。如果你能把三个坏习惯都戒掉,你的人生轨迹将大大改善。你也可以决定要养成哪些习惯,然后执行。

1.左脑按顺序推理,分析细节,并擅长线性分析。“左脑型”或“线性”思考者分析能力强,通常被形容为“明智”。

2.右脑思考不同类别,识别主题,综合大局。富有“街头智慧”的“右脑型”或“发散”思维者,通常被形容为“机灵”。

● 我们主要使用4种测试:MBTI、职场人格量表、团队倾向简表、分层系统理论。

● 谨记“80/20法则”,并明白关键性的“20%”是什么。“80/20法则”是指,你从20%的信息或努力中得到80%的价值。(同样,你可能需要花费80%的努力来获取最后20%的价值。)理解这一法则后,一旦你了解了做出好决策所需的大多数情况,你就不必再陷于不必要的细节之中了。

● 卡尔·荣格说:“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否则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

【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

● 认识到冲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因为人们正是用冲突来检验各自的原则是否一致以及能否解决彼此的分歧

● 求取共识要不吝时间与精力,因为这是你所能做出的最佳投资。

● 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

● 到最后,准确和善意是一回事。

考虑准确度,而非后果。

● 如果出现问题,要在两个层面进行讨论:

1 机器层面(该结果怎样产生);

2 案例层面(如何应对)。

● 不要根据头衔,而要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和人员的能力分配职责。

● 要不断思考如何产生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

● 当桥水还是一家小公司时,我们遵循的原则是藏于内心而无须讲明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大家都能了解并遵守这些原则。我感到有必要把我们的原则形成文字,并阐释背后的逻辑。我还很清楚地记得这次转变发生的具体时间,当时桥水的员工刚好超过65人。

● 这种做法看似挺难且效率不高,实际上却效率极高。事实上,在一个大多数同事之间都不知道彼此真实想法的机构工作会更难、效率更低。而且,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开诚布公,大家就会都戴着面具。正如研究桥水的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鲍勃·基根所说,在大多数公司,人们都在从事两个工作:一个是他们自己实际的工作,另一个是努力给别人留下自己如何工作的良好印象。对我们来说,这是件很糟糕的事情。我们发现,把所有事情摆到桌面上的好处在于:(1)不必刻意展示好的一面;(2)节省了猜测别人想法的时间。由此,就形成了更有意义的工作和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 你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评估一下这种办法及相应原则可能产生的强大作用:(1)看一下所产生的结果;(2)看一下背后的逻辑。

● 其实,桥水能取得成功,恰恰是因为它走到了狂热轻信的反面。一群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这是个极佳的情况)与一群盲目狂热分子(这是个可怕的场景),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关键看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盲目狂热群体要求无原则的服从;而独立思考并挑战彼此的观点都是与盲目狂热背道而驰的行为,这也是我们在桥水的核心做法。

● 难道不坚持透明,就可以更好地规避此类问题吗?

● 当我把员工当作一个大家庭的成员看待时,我发现,大家在整个团队的相互交往中,通常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比严格意义上的等价交换更显特别。

● 我们发现,真正关心公司发展的人占比越高,坏分子的数量就越少,因为关心公司的人自然就会保护团队免受坏人破坏。我们也发现,我们极度透明的做法有助于形成清者愈清、浊者愈浊的局面。

● 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所言:“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成功的方法。”

● 你对正确的渴望不要超过你对事实的追求。杰夫·贝佐斯讲得好:“你必须愿意接受反复的失败。如果你没有接受失败的意愿,你就要注意,自己不要再去创造了。”

● 每个人都有缺点,一般都会以犯下某种错误的形式体现出来。通往成功的捷径始于了解你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一开始要把错误记在纸上,连线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写下你面临的最大挑战,即最妨碍你实现愿望的那个缺点。每个人至少有一个最大挑战。你也可以多写几个,但别超过三个。要想突破障碍,首先就要承认它们。

● 问题一般源自两个主要原因:简单的误解和根本上存在分歧。求取同步就是以开放而自信的心态修正双方立场的过程。

● 要记住每个故事都有另一面。

有智慧意味着具备同时看两面并做出适当评估的能力。

● 你的生活质量将取决于你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做决策的质量。

● 若某人并无经验,但其所讲道理似乎符合逻辑且可经受压力测试,则一定要试一试。请记住你的成功是靠概率的。

● 千万不要向无关的人员提出问题,更不合适的做法是把问题没有特别指向地散发出去。

● 认清优缺点后,个人会飞速成长。结果是,职业路径并非当初所料。

● 经过一段时间并考察大量实例,你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过去(即他们发展轨迹所达到的水平和陡峭程度,而不是偶然的波动),以明确对他们可以抱什么样的期望。

● 在过去那些年里,许多员工威胁我,说他们要辞职、起诉我,或在媒体上爆料羞辱我——以你能想出的各种方式。一些人奉劝我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息事宁人,但我觉得这样做未免有些短视。让步不仅仅有违于你的价值观,还释放出了规则被修改的信号,以后还会招致此类事件。

● 你对聪明人施加的最大影响——以及他们对你施加的最大影响——来自持续就真实情况和最佳决策去求取共识,这样你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

● 为确保正确完成关键任务,宁要“做两遍”而不要“二次确认”。

做两遍指的是让两个不同的人各自独立完成同一项任务,产生两个互不相关的结果。

● 丘吉尔说得一针见血:“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改。”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1日08:10: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703.html
达梦(DM8)数据库具有高安全性 达梦数据库

达梦(DM8)数据库具有高安全性

只具备自主访问控制安全机制的数据库远不能满足一些对安全具有高要求的系统的需 要。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DM 采用基于角色与权限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基本安全功能,并 根据三权分立的安全机制,将审计和数据库管...
知晓原则不难,难的是恪守原则 读书

知晓原则不难,难的是恪守原则

重读《原则》一书,一共花15天才看完,共计耗时55小时,平均每天阅读4小时左右。其中大约30个小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碎片化场景有:地铁、打车、等。 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所谓的原则就是「讲大道理」,...
《原则》=黑天鹅+巴菲特+芒格 读书

《原则》=黑天鹅+巴菲特+芒格

1,人生和管理智慧 独立思考,面对现实 头脑必须极度开放。不要在学会用别人的视角看问题之前就对此人做判断 有智慧意味着具备同时看到两面并做出适当评估的能力。“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所有的东西都是放在...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