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花了接近半年的时间才读完。
要读这本书,首先要了解作者的一些背景以及其一些投资原则。
1975年,作者创办了日后在对冲基金界如雷贯耳的桥水基金 (Bridgewater Associates)。经过40年发展,目前该基金管理着高达1500亿美元的资产,去年超过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最赚钱的对冲基金。
作者建议投资者将30%的资产配置到股市中,55%配置到中长期国债中。另外,为了对冲高通胀和“股债双杀”的风险,他还建议将剩余的15%资产对半配置到黄金和大宗商品中。有过投资经历的人都明白,将资金配置在一类资产方面的风险。你几乎没有办法逃顶。
1、一个管理者能够实现的最大成功就是能够组织其他人在没有你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次好的情况是你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最糟糕的,是连你自己都做不好。
2、拥有几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要比只有一个好,而且,知道如何结合不同的回报流,要比能够选出好的回报流更有效果(不过显然你必须二者都做)。当时(而且直至现在),大多数投资经理没有明白这一点。他们管理单一资产类别的投资:股权管理者管理股权,债券管理者管理债券,等等。但同一资产类别内部的具体资产通常约有60%是相互联系的,这意味着在一半以上的情况下,这些资产的价值是一起上升或下跌的。如下图显示,如果一个股权投资经理把1000只存在60%相关性的股票纳入自己的资产组合,与只选择5只股票的情况相比,多样性并没有高多少。
3、想想你知道的任何产品、组织或人,你就会知道这是真的。世界上到处都是曾经辉煌但逐渐衰落和毁灭的东西,只有极少数东西一直在重塑自身,不断达到伟大的新高度。所有机器最终都会崩坏、分解,机器的零件会被回收用来制造新的机器。我们人类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4、你在一生中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将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物,以及你关心什么人、什么东西(你的家庭、社区、国家、人类、整个生态系统,等等)。你必须决定,你将在多大程度上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以及你将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哪些人。这是因为你将不断遇到迫使你做出上述抉择的情况。
5、你的生活质量如何,将取决于你在这些痛苦时刻做出的抉择。一个人妥善适应的能力越强越好。
6、他们能接受其他人的观点,而不是固执己见。他们能客观看待自身(包括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和其他人,从而可以让正确的人扮演恰当的角色,以实现他们的目标。如果你学会了这么做,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你无法实现的成绩。你只需要学习如何面对自身所处的现实,并把你能利用的所有资源用到极致。
6、如果你能把那5件事都做好,你几乎肯定可以成功。这五步大概是: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每个人都会犯错。主要的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普通人则不能。要营造一种环境,让人们敢于犯错,以便从错误中学习,这样就会快速进步,也不会再犯大错。在强调创意和独立思考的机构里尤为如此,因为接受失败必然是成功之路的一部分。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所言:“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成功的方法。
把失败变成好事。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你看到别人的成功,那是因为你只注意到了他做成功的这些事情——我敢保证他们肯定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失败过。我最钦佩那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失败变成好事的人。我对他们的敬仰甚至超过对成功人士的敬仰。这是因为,失败是个痛苦的经历,而成功是令人愉快的,所以与直接获得成功相比,人先经历失败、再做出改变、最后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特质要更为丰富。那些轻易成功的人不会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当然,最坏的情形是,失败了却不自知,也不求变。
要知道,没有人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我们都应努力客观地看待自己,但我们不能期待每个人都能做得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看不见的盲区;而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就是主观的。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给予别人诚实的反馈、让其承担责任,并以开放的心态解决彼此的分歧,以此帮助他人了解真实的自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