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世界最大的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规模有1500亿美金。
《原则》一书,是作者记录自己人生成功过程的反思,书中介绍的是作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作者多年以来的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他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借用这一套理念,帮助到我们自己。
到底能帮助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
想到牛顿一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像那些万里挑一的人学习,一定会是笨鸟先飞的。
原则是什么?
《辞海》释义:作为依据的基本准则。[造句:坚持原则、把我原则]。那每个人是否都要遵循统一的规章制度呢?至少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我认为的原则:
他是每个成功的人独特的思考方式,纵然伟人有着相同的共同点,但他们却又与众不同。所以我们无法通过别人的经验来赚钱,只有通过自己不停的“痛苦+反思”来进化自我。
就像看完了整本书,书中的原则对于我来说,自己吸取到的知识点很少,作者的人生经历让人羡慕,可那不是自己的经历,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存在,所以导致的共鸣很少,但是我从书中收获的是什么呢,
一、作者的成长经历,是这样的经历… …
1、从8岁起开始送报纸,做过球童、擦过桌子、百货店的售货员等等,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的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在高中的时候竟然可以安静的玩耍。
2、家庭背景,19岁的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相依为伴,这件事不是小事。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微笑了,但是每次想到妈妈了,我笑了。可见母亲是作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
二、作者的性格,这这样的… …
1、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抗拒,乐于做什么的时候,什么都无法阻挡他。这些体现在他割草坪,高中成绩是C,大学成绩可以是A,因为他喜欢大学的课程。
2、对爱情简单专一,作者的人生伴侣是朋友的女朋友介绍的朋友,而且一见钟情。我认为对爱情这么直接的人,很难不成功。最后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是幸福的美满的。
为何自己这么理解呢,我认为爱情嘛,就是遇到人生挚爱。遇到了就不会再去会那些尬聊的社交,又去认识新的朋友,想去发展暧昧关系,去经历可能得不到的心碎,而且可能还会花了一堆时间,竟然会遇见一个人渣。随着人的年龄越大,对曾经年轻的时候没有做的事情就感觉很失败,人在年轻的时候遇到好的挚爱一定要抓住,年龄越大其实很有压力的。
3、永远都在热爱自己的坚持,作者在年轻的时候惨败的失败过,最后解雇了全公司的人,还向自己的父亲借了3000美金度过那段艰难时光,但是过后还是东山再起了。
以上,就是我感悟很深的地方。因此,作者让我对成功的定义加深了理解。什么是成功?
1、从小专注一件事,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作者创建了如此庞大的金融帝国,因为从小都对金融感兴趣,而且一直在坚持在这个行业,从小时候给自己赚零花钱,高中的时候就可以用股市赚的钱愉快的玩耍。所以在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要有足够的人生经历,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才有可能涅槃重生。
2、成功是可以借鉴的,整本书,最喜欢看的是作者第一段,就是他的人生历程这段。尤其知道1949-79这段时间,因为美国这段时间像极了现在的中国,有一本书《光荣与梦想》,很值得读,这本书写的就是1932-72的时间历程,对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具有趋势判断性。
从个人的观点看,我不赞同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还是在经历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就是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再伟大,也跳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算我们要超过美国,也要经历他的社会发展历程,不过就是别人用十年的时间,我们五年就可以做到而已,但是就是无法跳过这个规律。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想法,现在来说上次说得存量和增量的个人看法。
增量:我认为就是一直向上增加的量,没有平缓,没有向下的趋势。
这个词也对应着一句话: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为什么看新闻,会发现有些银行大咖会自嘲,放一个傻子当银行行长,都会赚钱,为啥呢,存钱的一年利息1.5%,贷款出去5%,赚个差价,红利就是国家的垄断。
说到红利,听得最多的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就是劳动力人口多,不干活的人少,这就是一个增量。只要在人口红利阶段,只要你做实业,你就会赚钱,对比下当今90年代的时候,开厂亏本的根本都数不出来,只要在开厂,统一喊厂家。从开厂,我们继续随着社会的历程来联想,与人口对应的红利就是房子,为什么以前修啥都赚,人口一直都有啊,红利没有消失,就会赚钱啊。现在国内是安静了,但是世界安静没有啊,没有安静,去印度,去东南亚,资本家都在逐利,因为那些落后的国家还有人口红利啊,为什么大家都往印度跑。因为大家都喜欢站在风口赚钱,为什么啦,因为科技创新很难,而且可能投资会打水漂,所以大家都喜欢在增量的地方投资赚钱。一旦增量变成存量,那就是现在这种对社会没有信心的存量状态。
存量:我认为是一种震荡阶段,平稳的趋势线。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通过市场来反应最直观的感受。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带动消费升级。修房子的啊,提出改善型住房,这些都是在存量时代的口号啊,市场会买账吗,肯定会买,只是得到的效果就没有增量时代那么好了。在这里,最近两天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我简称为振奋人心时间。让我用火锅店的事情联想下粤港澳大湾区。
“故宫角楼餐厅”,一家新开在故宫城楼下的火锅店。大家都听到在城楼下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心动,都想去感受一盘,为啥?在故宫吃火锅,想想那个心情。感觉内心会很兴奋,会奔走相告与周围的盆友一起分享,那但是这个热度会慢慢消失,特别是在你已经去过一次后,消失更快。
“粤港澳大湾区”政府放出话来,那兴奋啊,感觉妥妥的就是以后的世界第一经济湾啊,手上的钱拿着干什么啊,赶快去投资啊。我感觉这就是存量的社会市场,国家不会对全国遍地开花的投资,但是也不能把已经散发的货币让其闲置,一切的实物都有折旧感,都不是永恒的存在,只有让其流动才不会让社会有更多的恐慌。但是这个概念提出来,有见效嘛,有,但是是在明天,而且还是不确定的。那带来的时候效果嗯,我认为是提振人心的作用,就像开一家火锅店在故宫楼下一样,大家的心情始终会消散的。当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心剂失效后,下一针会打在那里呢,反正我认为国家会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的。
存量的时代就是做高品质,优秀的的东西,就像企业开始裁人,开始提出平庸员工,不是员工平庸,是社会没有红利了,为什么说马云格局打,因为马家帮的格局是全世界,全世界是他的红利,在增量的理念赚钱。华为为什么慢,那是在存量的时代拼搏,搞创新那肯定慢啊。有时候活得明白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方向不会走绕路。
存量时代,做最好的自己,带着一双发现增量的眼睛去看生活,我想生活肯定会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
《原则》这本书里面也写到公司招聘的细节,自己也经历过半年的挣扎,选一次和大家来认真的交流,我发现实际招聘和书中介绍的相差较远,就像书中说的那样,面试官喜欢招自己喜欢的人,而并不是很看重你能力到底多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