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1587年,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单从这一年的局势发展来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从历史的长线来看,很多世状情景早已铺开了未来的走向——衰亡。
这本书从万历皇帝开始讲起,他是明王朝御宇最久的皇帝,在外界看来,他是最好的学生,有天下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家长,然而1+1+1没有等于3,而是造成了首辅张居正的抄家之灾,本可以励精图治的天子却选择了碌碌无为的生命,而这一切的起点看似是立储之争,而实在是从张居正时期就已经埋下的伏笔。
当文官集团控制朝野,天子之宿命陷于鼓掌和口舌之中。
之后,作者还陈析了末代首辅申时行、一代名将戚继光、古怪的清官模范海瑞、“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的哲学家李贽等人的现世命运,剖开了一个历史的侧面,从这些时代人物身上展现时代真貌。
书中所述:
申时行:首辅的最大贡献,则在于使各种人才都能在政府中发挥长处。大才小才,庸才劣才,全部如是。对他们起感化和领导的作用,即为申时行所称的“诚意”。
戚继光:他是骁勇的名将但同样是一个拥有缺点的人,但是用视而不见的态度抹去遮盖这些事实,就是不忠实于历史;对一个英雄人物隐恶扬善,也并不是真正的推崇。
海瑞:当然是极端的廉洁,极端的诚实,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就是极端的粗线条,极端的喜欢吹毛求疵。
李贽: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作者在中文版《自序》中提及:此书“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这让我想起米奇·阿尔博姆在《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中的所说的:
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
正如个人的生命交集,历史的命运尤其是由一条条脉络联结勾勒出的。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勾勒的最新结果,然而历史的的脉线永远在风驰电掣着,我们的现在只是一个节点,同时我们也创造着下一个节点。在长远的未来回头看,我们才能对生活的今天做出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正如我们今天回头看万历十五年。
可现在有多少人对于这个今天充满悲观呢?
就像李贽在万历年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历史相似,当下个人的悲观也是时代的悲观,现实种种会在历史中留下什么记录呢?与万历年间一样吗,与四十年前一样吗?
将来会不会有人写一本书,名为
《二零一七八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