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看似平凡的1587年,确是帝国皇权与文官集团白热化的一年,也是两相失衡的一年,书中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各有各的不幸,其不幸在于制度的僵化,不合时宜,任何革新或弥补都且被束缚在这种僵化的不可打破的传统中而不得发挥,万历由一腔抱负从而困惑失落以致避而不见,张居正由位极人臣大刀阔斧然而死后亦被颠覆清算,申时行借前车之鉴深感维持文官势力的平衡和兼顾皇权的尊严而变得首鼠两端、圆滑世故,海瑞的理想脱离实际,自感价值止于道德的装点从而哀莫大于心死,戚继光限于现实制度的的束缚却能清醒的认识,采取妥协的变通,因而功成名就但却也因此未能全身而退,下场凄惨,李贽的哲学纠葛与矛盾,走不出一条通达的出路而越发实践其矛盾的理想与实际从而自刎狱中。各种缘由,制度的僵化,法律以及技术的欠缺,思想的困束,道德宣判一切等等造就了万历十五年那个不平凡但却给帝国以深远影响的一年,从而也隐约能窥得道德这一形而上却凌驾于一切制度之上的思想意识,在当时已被文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且成为主宰帝国且钳制皇权和朋党之争的一种运用极其娴熟的工具,然而用于的立场则是基于这股势力每个人自身对于自身的阴阳不同,即人性贪欲与道德秉承的不同。身处在那个时代,每个人乃至帝国命运的发展及结局是必然的,这就是属于历史的属性。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