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完有阵子了但是总是囫囵吞枣之感偶尔又看看~是想写个什么的~总是要么没心境要么没有趣的~🤔️
黄仁宇说~深感风卷云消后,我自己已入中年,自此学历史已有探询人生意义的趋向。这还不过是初步。以后更结识了诸多的名流,遍阅诸家著作,泛游各地。受过被裁失业、与家人一起感受经济危机和被人歧视的景况,才越来越把眼光放大,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
其实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是会让人成长或者怎样~古语有云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并不是完全用来自我安慰的~冥冥之中对一些人的安排总虽是多了些敲敲打打~但同时又让其其他的层面开出花来~这种例子多的简直不必举了~
黄仁宇又说~都是专家,都带了显微镜的目光,对望远镜的观点,倒是很少人注意~
这可能说的是他的大历史观~蹲在墙角拿着显微镜看到边边角角的细枝末节是种发现的乐趣~但站在墙上用望远镜看的是也许我们走出这个墙可以去的远方~远方到底有什么~未来又会怎样~你站在历史的墙上拿着望远镜看一看~也许就不小心的尽收眼底了~当然可能眼神要好(这里的眼神是指悟性啊慧根啊神马的)
其实写的这几个好像光芒万丈的人也实实在在是个标准定义中的“人”,黄这方面果然是生活阅历丰富所以写的有血有肉~皇帝不说了君权神授的(命中注定),其他人自身能力也好,机缘巧合也好~摸爬滚打也好~其实最后的落点也是人~在历史中的人~在历史的围墙里各种演绎、各种杂耍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角儿们~于是有了万历皇帝的孩子脾气~申时行变成左右为难的中庸与平衡~有了霸气侧漏不对是霸气正漏么?🤔️之张居正~还有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的海瑞…(其实大明王朝1956里对他还是很褒扬的)等等这些~可能你不是他们(如果你是他们,你真的就是棒棒哒~)但他们会影响着你们~他们代表的类型会影响着我们~或者属于你自己的小小围墙里你又该怎样的平衡~看了可以了解些关于阴阳变幻、此消彼长的例子~~因为变化失衡而产生的多姿多彩的繁复世界~开出的五颜六色的花~而变化又要趋于平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想尽量避免失控(当然失控也是会再平衡)~然后再变化失衡~周而复始~纯阴之时一阳生、纯阳之时一阴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既是宇宙~我们也是尘埃~宇宙即是尘埃~和光同尘…
所以没事的时候生活单调乏味的时候都该爬上围墙~攒钱买个望远镜~掏出来看一看~这个世界可能怎样又会怎样~活着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安全感更强点🤔️
嗯,不知道你是否懂我胡言乱语些什么🤔️满纸荒唐言~好几把的乱七八糟的泪~最后应该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是这句。嗯,还有~可能想要懂些什么~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想要萌萌哒~萌即正义!嗯🤔️😊😁😁
2021年6月2日 上午8:43 1F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历史长河,渊源深厚,万历十五年,仅是“弱水三千之于一瓢。”
辩证着去看“矛与盾”,思考、感受、沉淀…历史看着看着就会一不小心入了迷。
这本书看了很久,断断续续,磨磨叽叽,感受颇深,心中另一个大明朝代依然欣欣崛起。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21年6月2日 上午8:45 2F
黄说,我这几十年在海外得到的一个重要经验,则是西方文化有一个重要长处,即是在犹太教及基督教传统里面承认人类有经常做错事的根源,其称为“original sin”,也不能说它就是“性恶论”,和儒家的“性善说”相反。孔子说:“观过,斯知仁矣。”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也都是不待外间逼迫,自己承认过失。有这种认错的精神,也就表示人类有向善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