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次读关于历史的书籍,总是莫名的沉重,或许这沉重才是我们应该背负的,因为观之有所收获,就如古人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这是我们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一笔深厚的财富。每个事件都是有因有果的循环,而这一切由前人记录、传承下来的历史资料,都是希望不再是“前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这本书是作者黄仁宇(摘)写《万历十五年》的目的,当然不是以让中国“丢丑”为目的,反对狭义的道德观念也是对中外一体而言,因为我自己生活的经验觉得中外两方不是没有正义感,但是正义感放在局部的场合下使用,可能与初心相违。
书中由1587年看似风平浪静的一年开始展开,这一年发生的一些事件,却是在明朝的将来掀起巨浪的诱因。明朝的延官把道德和老祖宗的规矩严苛要求充满斗志的万历皇帝,而“人世间很多残酷的事都用道德的名义去施行,也是中外古今一律。”万历皇帝虽想身在其位谋其政,但处处受到延臣的制约,对政事失望,看清一切,以消极的心态,敌对延臣,致使他与延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再其逝世后矛盾更加白热化,众人迷失在各方势力的内斗之中,无心齐心协力维护好明朝的统治,最终让他方势力有可趁之机…
书中记录的人物(张居正、申时行、李贽、戚继光、海瑞)都是不得善终…
我们从历史窥探到问题的原貌,受到启发,不再循环前人的悲剧,如此而已!
https://xpanx.com/
2021年6月2日 上午9:21 1F
无得挑剔的一本好书,历史总是难以明晰的,人成各,今非昨,往事的种种谁又能辨得清,道得明呢!也只能从他人的笔下去揣摩了。是非曲直,不便详述,恩怨对错,自有公论。上善若水任方圆,人生亦如是,明朝时期,从不少才华横溢,能力出众之辈,张居正,申时行,李贽等,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他们各自的风采,可站得高,总是容易忘了形,曾经听过一句话,人的缺点就像猴子的尾巴,蹲在地上时,是看不到的,可爬的高了,尾巴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身居要职的他们,总是逐渐忘了自身的危险,忘掉了自己的格局,逐渐被历史埋没,逐渐沉沦,任由后人说。
2021年6月2日 上午9:25 2F
以一种虔诚的学习态度翻开这本书,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社会背景自不必多做赘述,每个人读书都能读出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侧重点,非常认同作者“以技术的角度看历史”,跳脱出人物与事件的情绪,才能在大历史的背景下客观的看待时代背景所衍生的人物悲剧历史事件,以及思想体系。
很卑微的在这本书里发现了自己欠缺了整个世界,明史的匮乏,文末附录的文言文似懂非懂的啃完,勉强认识的几个英文单词不足以让我译成流利的中文,那段法语我心塞的飘过。在我与“大历史”中,由于欧洲史的空白,涉及到欧美的经济,文化,政治,历史事件,完全处于字都认识但无法理解的状态,越读书越感到自己卑微,越恐惧开口说话。非常精彩的文后注解,会抽时间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