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五星
这本书一直搁在书架里,刚开始翻过几页,后来觉得一般就没看下去,前两天偶尔翻看书评,有几位书友强烈推荐,又继续读了下去,读下去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在带娃空闲时间基本都在读这本书。
本书作者是一名小学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养育自己女儿过程中不断实践学习到的教育理念,以作者女儿为例介绍了许多教育方法,解决了子女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很多问题,有理论有事例,可读性可操作性都非常不错!
作者认为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表象,父母要学会动脑筋追究问题背后的根源,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肤浅方法来教育孩子更正孩子行为。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要控制好自己,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了解问题表象背后孩子的心理活动。
0-3岁或到幼儿园阶段是儿童心智成长发育关键期,也是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父母要在这个阶段担负起父母的职责,不要将孩子扔给老人或保姆全全照看。尽量由自己亲自带孩子,即使无法做到亲自照看,也要将孩子留在身边,每天见到孩子让孩子享受到父母关爱。
我身边有的朋友小时候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坦言自己现在无法与父母建立特别亲密的关系,有的甚至影响到自己找伴侣的心态,甚至心存埋怨,认为父母小时候没有教育过自己,没有尽到父母责任。
很多人认为孩子小时候啥也不懂,交给谁照看都一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幼儿不仅有基本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心理活动建立。请记住孩子越小,父母的投入回报率越高!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书中还介绍了父母最为关心的成绩问题,作者认为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学习成绩,孩子学习其实就跟孩子学习爬行走路一样,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只不过这个阶段跨度较大,长达二十来年。父母没必要整天盯着成绩,围绕着孩子成绩打转,整天因为孩子成绩变换晴雨表,成绩好了,和颜悦色,成绩不好,怒气冲天。
同时强调了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阅读不仅会影响孩子语文成绩,甚至会对孩子的思想广度深度产生重大影响,让孩子受益一生。不过阅读提升学习成绩的过程比较漫长,见效慢,现在很多父母急功近利,不能理解课外阅读重要性,只是用肤浅的外显因素成绩来衡量孩子。决定人一生的是思想,而不是学习成绩。
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还冠上“都是为了你好”这种借口。孩子生而为人,就要让他享受到为人的基本权利,有自主选择权,有自主思想,父母能做的就是引导,引导孩子成长,不是逼迫孩子走父母设计好的路线。
父母对孩子爱之深,却又责之切,而正是这种责之切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路。
愿每位父母像在教育孩子时能保持平常心,像对待自己朋友一样对待孩子,不施暴不斥责,多沟通多谅解多尊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