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NO.03#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对于尹建莉的这本书,可谓褒贬不一。我想说的就是取其精华。神兽考试前再看一遍,有助于平复情绪。😂
养娃不是个容易活儿。这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头脑中就得有个大概的规划,说白了,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长成什么样?怎么长?这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的战略目标定下了,下面就是拉拉杂杂一堆分系统目标。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怎么搞?智商情商财商怎么搞?长大点培养方针是什么?是张桂梅式还是刘瑜式?是养成牛蛙还是放养?放养是完全不管还是有方向地“顺其自然”等等。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看这类书干什么?就是吸收参考,接收一些正反馈,使得在自有的教育战略目标框架下,通过各种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孩子这棵树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修剪下枝枝丫丫,从而保持主干健壮努力向上。
每个人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处在不同的时段。有的人刚为人父母,有的人孩子可能正处在培养性格的关键期,也有的可能孩子正处在被逼叛逆期。很多人会说我的孩子出现问题,按他这个方法改并不起作用呀。1 孩子个体不同,得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2 无视之前多少年的习惯累积,突然强硬的改变并不会起到多少效果。(系统工程也体现在这里)3 教育观念是一种思想,从这本书吸收一些有益的理念,作出积极改变 就是好的。
我培养孩子的基本目标是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希望他能发现生活的美享受生活(情商财商艺术等)(对自己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开拓眼界关注科学关注社会)(对别人好)。从目前来说,我的这棵树还在基本框架内长得挺好。在孩子三岁前 ,从日本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这本书中获得裨益良多,对小孩子在哪一个时期该发展什么能力注意什么情况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身体健康也打下了良好基础。一些基本习惯的培养, 在孩子的第一次就建立正确的观念,但有时候也不能像本书讲的一些案例那样在不合适的时间定下不适合的规则。父母的长期的有益的陪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读一些好的绘本,能培养好的性格,好的习惯。孩子上学后,家长如何化解学校社会教育的压力,又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孩子叛逆期来了该怎么做?怎么样避免“被逼叛逆”?孩子近视怎么办?各种各样的焦虑扑面而来。该怎么办?唯有读书。通过读书,通过一些途径的分享交流,总结了一些育儿心得,也发现自己耽误了孩子的一些关键敏感期的培养,也希冀从这些途径里找一些应对以后的方法。从日常和别的家长交流来看,怕的不是有问题,而是怕家长执拗,拒绝做出改变(最常见的就是熊孩子就得打,其他方法根本不管用)。所以从这本书,或者从这类书,就是要从展开的叙述里抽取有益的观念来作出正向改变。如果只是生搬硬套,抛开了别人所有前面那些年的基础,哪一种理论都没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