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阅读这本书,读后总结。算不上评论。
美国作家梭罗说过:多少人在读了一本书后,开始了他生活的新纪元!一本书,能解释我们的奇迹,又能启发新的奇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值得每一位父母阅读。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完善自己。知不足者好学,学然后知不足。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千差万别”。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孩子进步的地方,并予以赞赏和鼓励!
孩子做了对的事情、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我们家长都不要吝惜赞赏和鼓励!
对于刚刚识字不多的幼儿孩子来说,正是引导孩子阅读兴趣的最好时机,文字阅读可以让孩子大脑更灵活更敏锐,可以提升他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建议孩子从小养成爱上文字阅读的习惯,名著、人物传记、小说、史书等等都可以涉猎,读的书多了,就有鉴赏能力,知道那些是优质的书。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生活、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不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价值观上也更完善。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点关乎于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看待问题和对待问题的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一生命运。
让正面激励替代批评:我们绝不能以我们的感觉来衡量孩子的压力。大人经常随口批评孩子几句,就像平常说话一样,可它们给孩子留下的,却是非常消极的情绪体验。
作为父母,最低级最无用的就是:说教、和发脾气。
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这很重要!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做作业,孩子需要“陪”吗?不需要!不需要!
初入小学,当孩子对学校生活、写作业这些事都还比较陌生时,在旁边给予她一些指导和提醒,让她尽快熟知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做法。这个时间只有一周或一个月足矣。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完成作业的习惯。写作业这件事,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孩子在写作业期间,家长不要打扰孩子,除非孩子需要帮助。
“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
—这是书里的话。(我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除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同时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大人要用心和孩子一起去寻找更有效的学习的方法。在此推荐王芳老师的《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
幼小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阻碍他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一些无伤大碍的事情,不妨由着孩子,孩子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体验”,体验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对于孩子那些没有礼貌的发号施令,粗鲁无礼的行为言语,予以立即制止,否则就是纵容。
孩子在某方面的自信心(比如学习的兴趣),一定是通过信任孩子、不断地肯定孩子做对的事情上逐渐完成的。
书里有一个非常棒的例子:作者女儿高中第一学期末,学校召集开家长会,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提到:她女儿数学比较弱,认为她在数学上应该再想办法提高一步,基础知识要再扎实一些。 作者明白女儿初中期间由于对数学老师“不喜欢”造成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也一直中等偏下,作者并没有把老师的话照搬说给女儿听,认为这样无疑是重提和强调了女儿数学不好的事实,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和女儿传达:你的新班主任/即数学老师说:你很有数学天赋,上课只要跟着她的思路去认真听,把基础知识运用好,成绩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者首选想到的是通过认同肯定来激励女儿,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找补习班。用变通又委婉的方法达到了激励效果,女儿数学有了不断进步,在高中期间数学成绩一直保持班里前十。
孔子说过,“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如果家长能倾听自家孩子的意见,就不会做出错误的举
而教育的美好境界是“有心无痕”,其实就是“言传身教”,而非管教。
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性”,即给孩子最大的自由,给他们以尊重,发展孩子潜能,让他们学会独立做事,独立判断。
每个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是他的第一教育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就是对他影响最深刻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如果没有获得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半很难在他身上正常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妈妈”的重要性胜过“老师”。
这本书是我第二遍阅读,第一次是大约三年前看的纸质版。再次推荐大家阅读。
此刻我脑子里浮出一些简单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永远不要打骂孩子!爱孩子,无论他做了什么错的事,去帮助孩子;赞美孩子的优点、赞扬孩子的进步;家长要有同理心、控制好自己情绪;正面激励孩子、给孩子信任和自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