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MoMo 2021年6月2日18:46:39
评论
191

推荐指数五星。这是我看的尹建莉老师的第二本书,历时13小时,拿起书本就忍不住想一口气看完。

书中的核心就是“爱与自由”整本书的对教育的细节面面俱到,每一个观点都能让我点头称赞。

关于爱:爱全部体现在和孩子一起的细节里,童年时代的每一种体验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迹,教孩子没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是深刻影响着他成长的大事。

爱包含建设性的,每个过失都是他收获经验的一次好机会,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听到孩子的问题后,能冷静行事,能自我反思,和孩子真诚对话,努力去理解孩子,想尽办法激励孩子,巧妙地帮孩子解决问题。教育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你此时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遇到种种问题时处理得艺术一些,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关于自由: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只要不触犯,危险,道德,法律,不要限制孩子的行为

过度的控制教育,带来的是孩子为了逃避惩罚,放弃自我意志。

对孩子的管教,首先要有尊重,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其次是有心无痕,用心去感受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粗暴的制止,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的品格习惯。让孩子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给孩子一个选择,而不是给孩子一个命令。

不去控制孩子的身体动作,而是想办法引导她的心;不满足于孩子表面上的服从,而是让好习惯成为孩子内在的一部分——这才叫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能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通过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感到厌恶;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固执;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难下心理扭曲变态。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不是穿了西服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2日18:46:3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861.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