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书我的感受是,教育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功课。

MoMo 2021年6月2日18:48:14
评论
210

一、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从这一章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的一句话“父母的爱都深如大海,但是质量有差别”,“打针有些疼”和“不要捉弄小孩”让我体会到了这个爱的差别。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恐惧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当孩子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的注意力,这比哄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

对于必须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不要表现出焦急;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打针),要用孩子的语言向他说明;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告知,尽量不夸大也不要缩小。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

五是绝对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紧张和害怕,还有碍于孩子的道德发展。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孩子招人喜欢。大人们为了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往往会去捉弄孩子,故意让孩子犯错、哭泣和害怕。他们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但给孩子带来了羞辱和失落。

伤害了他们的的自尊心,增加了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家长遇到这种事情,要有礼貌而坚决地制止,给孩子营造健康的交际环境。

二、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作者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引导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

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不写暴力作业;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

这一系列在我们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但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

细读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

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要让孩子爱上它。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孩子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刘墉说,“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由社会大环境决定,而是由他身边亲密接触的六七个人决定”。

家长需要用正确的方法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小环境——家庭!

作者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

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

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

这样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培养。

许多家长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

“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们记住教训。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

四、小事儿就是大事儿

台湾作家李傲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以后智力差异会比较明显。

书中提到孩子爱看电视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多半反映了家庭中积淀已久的教育问题。家长自己整天在家看电视,孩子从自己的书房里跑出来看一会,却遭到训斥;孩子会委屈,心里会想:“大人能看,我为什么不能看。”

正确的是,在孩子想看电视时,让孩子安心看,不要让孩子看电视感觉有压力和负罪感。家长在家少看电视,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来说服,而不是语言。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是防止孩子患上电视瘾的好办法。

五、 走进坑人的教育误区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流行于当下的教育圈,每个家长都这样想,也这样做!每到休息日,最没能得到休息的就是孩子,无论是大到上高中的学生还是小到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各种特长班学习着。

家长们在孩子这方面的投资比家庭中任何一种投资都大,也是最不心疼的。

有的孩子整个周末都奔波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中。于是有的学生不想休假,理由是太累了;也有的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体贴父母。

同样的起跑线,为什么有的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后了呢?为什么失望的家长总是大多数呢?

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最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从起点上就落后的。

书中的圆圆在画画的时候,把河画成了粉色,老师说是错的,但是作者告诉女儿,画不是用对和错来评价的,而是用好看和不好看来鉴定的。

圆圆对于水的认识是蓝色的,但是作者和圆圆打开水龙头,看到的水却是透明的。于是作者告诉女儿没有一种笔是可以画出透明的,所以喜欢画什么颜色的水都是可以的。

童年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对孩子更是至关重要。

一个有心的小伙夫可以成为一名高级厨师,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哪个孩子不需要有教育素养的的父母呢?

现在社会上的普遍情况则恰恰相反,家长们对孩子用心了,但用的不是地方。他们大多以管教为主,处处干涉,儿童所体会到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

如果这本书能让家长和教师们看到,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那么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了。

以上是我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收获。其实整本书使人感触良多,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不应有任何功利思想。

功利心太强,其实是自私的极端表现,嘴上总是说“这是为你好”等冠冕堂皇的话,难道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家长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好好想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达到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https://xpanx.com/
MoMo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6月2日18:48: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panx.com/1863.html
道德经读后感 读书

道德经读后感

最早接触道德经大概是高中时期,那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当时是看了凤歌的昆仑和沧海两部,其书间的很多思想和原文就源自于道德经。但那时只觉得道德经那玄奥深沉的语句是装逼利器,也就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 这次把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读书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曾仕强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一种高深的注解,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完全读懂;而孔子做的《十翼》,则是对《易经》比较通俗的注解,适用于广大读书人,但是我想,尽管《道德经》里面的知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乐者为道哀为暴 道德经看过几遍了,要说很多遍绝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看不明白,还很多遍,岂不是很丢人?但说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的信心又顿时活跃起来,“开卷有益”至少是有一点的!记得第一次接触道德经,对某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