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0年读的第一本书,为提升底层思维能力而读,
读这类“底层思维”的书,总能引发一些直击灵魂的思考:
为什么读的同一所高中,有的人能考上大学,有的人却不能?
为什么师从同一个老师,实力却有强有弱?(庞涓 vs 孙膑、李斯 vs 韩非...)
为什么你比别人“努力”,成果却不如别人?
...
是啊,为什么呢?不了解这些底层思维,我们可能会永远在原地打转,一辈子勤勤恳恳,终了却不知自己输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学的是同一本兵书,都会背,作战时却有胜有负呢?
一、因为有的人学了“奇谋巧计”的“计”,有的人学了“计算”的计
什么是奇谋巧计?三十六计都是,什么瞒天过海、浑水摸鱼之类的,都是奇谋巧计,
《孙子兵法》里的“十二诡道”也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些都是奇谋巧计,都是所谓的“招”,
这类东西最容易吸引人,容易被人津津乐道,因为能四两拨千斤,能走捷径,能贪巧求速!
但,做任何事,奇谋巧计都不是本质,只玩奇谋巧计,无法走的长远,
我们最熟悉的诸葛亮就是奇谋巧计的行家,后半生一直北伐,成功了吗?没有!
因为还有一种“计”,是计算的计,
《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这里的“五事七计”说的就是计算的计,
五事七计是什么?
五事就是“道、天、地、将、法”,也就是看是否上下同欲,是否符合天时地利,将领是否有才能?法令是否严明,
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这是什么?活生生的SWOT分析,
现在明白了,玩计谋的一直浮在表面,玩计算的增强了实力!
我们读书学习,到底在学些什么?是学了某些工具?还是把工具转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我们看似的努力,只是时间上的投入?还是从根本上在思考?
我们到底在努力些什么?
二、关键还是要对自己有认识
当你判断不了实际发生的情况时,是判断不了敌情吗?
不,是你对自己没判断,
对自己有判断时,任他什么敌情,你自然知道怎么办,
赵王让李牧守边疆,李牧守而不战,于是就有人告李牧的状,说守了这么久没有取胜,是消极怠工,
赵王听不下去,就换了李牧,结果被匈奴打的大败,没办法就只好让李牧再守边疆,
李牧一守就是10年,10年内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直练兵,鼓舞士气,等匈奴内部出现问题,时机成熟了,就一战而胜!
守边疆是为了什么?只要守住就行,不需要主动出击,从这个方面来说,李牧做的没有问题,
只是赵王忘记了守边疆的目的,主动出击了。
所以,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就不会在意匈奴是否来骚扰,只要守住就行。
我们,通常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不知道人生目标,所以极易受外界影响,
有人说要提高情商,你就去上情商课,
有人说项目管理可以赚钱,你就去考了项目管理,
你是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你不输谁输呢?
自己想要什么?今生如何度过?能否一以贯之?想清楚这些,比盲目的学几门技术更重要。
......
三十六计技术含量很低,但一听就让人兴奋;“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很高,但一听就让人打瞌睡;
抵得住兴奋的诱惑,奈得了瞌睡的寂寞,你才有赢的可能。
2021年6月2日 下午10:08 1F
《孙子兵法》《道德经》《金刚经》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不必把他们当佛经或兵法来看,他们其实是最好的处世哲学和管理法则。孙子兵法,第一篇的《计篇》和第三篇的《谋攻》是核心,高屋建瓴,符合大道。孙子兵法是非常出色的风险评估教科书!现代的swot分析法,就是对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就是孙子兵法计篇中的五事七计,对核心要素评估后,有胜算才能出手。然后战无不胜?只因不胜不战!
2021年6月2日 下午10:26 2F
孙子和孔子,都把敬畏心提到了首要的高度。儒家中庸之道,讲究“戒慎恐惧”: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随时警醒省察自己,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没注意的地方。孙子则把军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本质提到兵法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