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朋友还说,特别喜欢这种第1句话就告诉你,你之前理解的所有一切都是错误的书,他似乎在当头棒喝之后便提出观点,让人觉得看了这本书的确不亏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一个在看到孙子兵法以后很容易想到诡诈,想到与36计相联合,想到阴谋诡计,想到不诚实,想到坑人骗人这样子计谋的读者 —— 所谓兵不厌诈,这么理解似乎也无不妥
然而这本书却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这样理解是错的,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告诉你,你要能够有绝对的能力去胜利,当你算清楚你自己能够胜利再去打几场仗,你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从而赢得胜利。
那种以少胜多靠的,极其不可能的机会翻盘的案例,虽然在故事层面上富有吸引力,但是却不是孙子兵法的本意。
要赢就要尽量稳赢,这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衍生的智慧。
比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应该炒股。原因是在这里边机缘巧合的东西太多,根本做不到计算准确,万无一失。既然是一个必败之章,为什么还要去打呢?因为心存侥幸,以为可以让自己成功,实则上却没有这个能力。
比如,工作中的项目管理也要讲求资源的谋划,而不能想着简简单单三板斧可以横行天下所向披靡。你只要不想事情就会败露,你就会失败。
但是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谋求完备之后才能够做呢?相对于现在所提倡的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的思潮,这两者之间是不是矛盾呢?我认为有两层的问题,要考虑第1层是到底有多少的资源可以支持去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如果资源不足,本质上这是一次在牌桌上面不断的在出钱看牌,如果提前赢不了就不要看,你玩不起。
第二,其实小步快跑,本质上是一个派出侦察兵去了解市场的过程。它不一定是打仗,它是在不断的去跟市场磨合,去了解侦查敌情,这是mvp到PMf的过程。这是战场中洞悉战机了解敌情的过程。
什么时候才对应到战争的大局投入呢?才对应到决战呢?就是当你觉得没问题,你的产品可以被市场接受超过竞对的时候,然后大举投广告,对外推广的时候,这才是你打大决战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和孙子兵法是不矛盾的。
行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为什么说产品很重要?因为只有有了好的产品打磨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可以认定此仗有赢的,可能当你有足够多的资源计划好了规划之后,才能够断定此仗必赢,这时候在大规模推广,才是先胜而后求战,反之如果产品特别差,明知道市场的反应不好,还要强行对外推广,则犯的是先战而后求胜的错误。
懵的一次不是真的对,如果真的在创业之中有特别好的故事去讲,说一次机缘巧合让自己风生水起,这种经历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扎实基本功向前推进,让所有人都觉得你牛逼很久了,做成这件事情本就是理所当然,才是真正的做到了孙子兵法的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