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对于个人、公司,也有相应的“兵者”,如个人的择业、婚姻;如公司的定位、战略。
面对重大的抉择,最忌激进主义,因为盲动的结果,往往就是一败涂地。这就引出了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该篇统领全书,讲的就是要进行事前的计算,怎么计算?天时地利人和,庙堂之上、江湖之远,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敌我分析,分析完毕后,胜负也就知道了,之后的战争,只是去执行一下之前的计算,验证一下结果而已。总结下来就是”先胜后战“。
如果通过计算,计算出这次会胜利,就进行具体的执行。整个过程看下来比较平淡,没有故事性;但,我们后世的人,喜欢以少胜多的战争特例,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所有以少胜多的战争都已经写在史书中了,剩下的99.9%“正常”的战争,都是很平淡无奇的,即无聊而有效的阳谋。所以还有一句话是: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参见扁鹊三兄弟),典型的例子就是孙子本人,史书上关于他的战争史实很少,因为获胜的过程太无趣了,不够戏剧性。
如果通过计算,胜算不大,就不要轻易做出行动。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大部分情况下,避害比趋利要重要,战争、炒股都是一样,抱着趋利的侥幸心理想要赢一把,很可能连手里仅剩的牌也输了。同时,很多错误决策,是为了舒缓自己的压力和焦虑,而作出的轻率的决策。正确的做法是:加强己方实力,同时刺探彼方虚实,诱导对方失误,当计算结果出现转换时,再做打算;记住,不战,也是战斗的一部分。
对将军的要求:
智信仁勇严
智能发谋,信能赏罚(秦灭六国靠的就是一个信字),仁能附众(吴起的例子),勇能果断(先胜后战不是说不需要战了,要执行力),严能立威(祭天的例子)。
孙子的将道是“智信仁勇严”,曾国藩加了“廉明”二字。
廉:士兵不关心将军的本事大小,如果看到将军贪污,拿了大头,他是不会卖命的
明:项羽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刘邦只管论功行赏、论过处罚。作为领导者来说,站在后面把每个人的功劳过错看得分明,并赏罚准确,比身先士卒,要重要得多得多。
再加一个稳:为将者,性格一定要持重,要厚重,要稳重。如果刚急易怒,心胸偏狭,敌人就会利用你的性格弱点,激怒你,侮辱你,引你上钩。
战争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
百战百胜不好,如果百战还解决不了问题,那问题就大了。真正厉害的人,是一战而定(李牧打匈奴、王翦灭楚、项羽百战百胜,刘邦只赢了垓下一仗)。每一次行动都有代价,更何况是战争,哪个国家能承受得了百战?军事胜利之后,必须有政治胜利,否则,军事胜利反而会成为灾难,比如伊拉克战争。
准备重于一切:
计算完后,如果可以一战,就要开始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很繁琐、很无聊,却很重要,是执行阶段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决定战争的成败。
作战就那一下子,我们99%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战利品的多少得失,时间、资源的分配,总是向收割倾斜,不是向准备倾斜。我很喜欢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如果知道了最终会胜利,整个过程慢一点、无趣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攻与守: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守就是积累,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到合适的时机,以我之强攻敌之弱(王石去多元化,只守住房地产,打造万科)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是守的结果,成功必有大量的、充分的、长期的积累,便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然后进行降维攻击
虚与实:
敌我之间实力差距不可能达到每次都是以我之实击彼之虚,正常情况下都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无”。所以要攻敌所必救,让他疲于奔命,这里才是三十六计发挥的地方。还要注意,不要总想着能虚彼实己,多从失败者的角度去看问题,控制风险、代价和收益
以正合以奇胜:
手里始终要捏着还没打出去的牌,留到关键的时候打出去。参见ABZ规划。
关于士气: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他松懈思归时再攻击他,这就是治气的方法。
当管理者:
心里要装着手下人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
你一定要先对大家有恩德,你的处罚,才是令人信服的。要先让人们敬爱你,人们才会敬畏你。一去就想让大家都怕你,当不了领导。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反过来,如果大家对你已经亲附,但你却不能严格执行纪律,那这队伍也不能用于作战
关于法令:
制定的法令,如果发布之后发现有些小的缺点,不需要去变更,或者修订重申,这样法令就是法令,下了就执行。参考美国宪法的修订频率之低。
法令的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比法令的现实性更重要。诸葛亮和魏军作战,以寡敌众。但是,正在此时,有一批士兵的服役时间到了,按法令应该回家。诸葛亮说:“信不可失。”没有留他们打完这仗再走,照样到时间就放他们回去。结果人人愿意留下一战,上下相得,士气暴涨,大败魏军。
令行:
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故古之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十杀其三,威震于敌国。十杀其一,令行于三军
避祸:
君子自污,避祸之道,太完美主义的人,廉洁,可辱也
关于抢劫(组织的“非正式福利”):
抢劫是古代战争的潜规则,也是重要的激励,曾国藩号称完人,攻破天京后,没有上缴任何金银财宝,难不成太平天国都是勤俭节约的卫道士?
军队的抢劫之道:组织总得有些福利。但正式的福利,都是该得的,一旦成为理所应当的,激励效果就差了,总是要有一些非正式福利,时不时得一点小刺激,小惊喜,更有积极性。现代管理团队亦是如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