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开始看到书里说到《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区别时,好鸡冻!对这本书期待蛮高的。可渐渐看下去,略微失望了。形式流于俗套了——翻译+例子+一点个人看法,“讲透”纯属商业噱头。我其实希望看到契合新时代的对于孙子兵法的解读,现代的商业、军事、政治或者其他一些新的角度。但对于初次涉猎《孙子兵法》的人来说,还行。
2.计篇:软实力、硬实力和巧实力的分析对比
作战篇:战争成本
谋攻篇:保全自己(风险评估,保险措施),知己知彼(信息)
形篇:先胜于形
势篇:战则倚势(制造或借助势差),分奇正(降低风险,分工)
虚实篇:利用或制造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攻其命脉
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注意事项,基本应变
火攻篇:辅计
用间篇:如蛀虫之于树,从内分崩离析
3.兵法如同成功学。会用兵才有了兵法,其充分性而非必要性注定兵法仅为借鉴,难以模仿。将别人的想法融合到自己的想法里,最后还是自己的,成则在己,败也在己,无关兵法,无关成功学。
(特别感谢小诗童鞋赠书~)
https://xpanx.com/
2021年6月2日 下午10:30 1F
以前在部队时读过孙子,记得十年前就有什么水煮三国之类的,很多现代所谓商业精英牵强附会,硬要把古学扯到经营上面,职业有不同,术业有专攻!在商就要言商,不然张瑞敏直接读孙子算了,比尔盖茨读战争论算了,但他们读的最多的还是关于企业的管理学,包括自己的专业领域。这个道理,以前古代管子也说过,他批评一些人用治家的方式去治国经商,他说治家要用治家的方式,治国要有治国的方式,经商要有经商的方式,我们的思维是不同的。说白了,孙子是用来打仗的。作者这本书还是解释了很多迷惑,对更好的理解孙子,立了一功。只是作者有个观点,我一直有点不大赞同,他书里说不要有胜心,不要有纠错心,而且反复强调,简直让我怀疑是不是不让人批评他?那是否我们就不可以评判他的书籍,评判了就是有胜心,一股脑接受就是虚心?是否对古书都不要有胜心?可事实上人类的进步,历史的进程无不是建立在对前贤的背叛,今人如没有推翻前人的雄心,国人如何进步,历史又回到三皇五帝了。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重点不是有没有胜心,而是有没有分析能力,或者说判断力吧。你会分析前人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那么回事,是你就虚心,不是坚决摒弃,霍去病是不读兵法的,韩信也是不读兵法的,曾国翻也质疑孙子兵法的用处,毛泽东打仗时也是不读兵法的,但是后来研究的,他自己都说打起来谁还记的兵法怎么说的哦!你自己的能力谁都教不会,该摔还摔,在摔打中我们学到了自己的经验,在挫折中,一路前行!
2021年6月2日 下午10:31 2F
《孙子兵法》主要核心是先胜后战,不胜不战,就是现在管理学的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法):优势、劣势、威胁、机会。庙算,就是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在家里衡量计算双方实力知胜,算下来能赢。
一言以蔽之,夯实底座才能高耸入云,最后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的那一刻,平时的努力和刻苦并且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挖渠的动作,渠道挖得好,自然能取得成功,平时不追求虚名,好大喜功。因为“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能多谦卑就多谦卑,最后一战而定。
2021年6月2日 下午10:40 3F
孔子说:“恭则不侮”,你态度恭敬,就没有人来侮辱你。你态度不恭敬,就要被人侮辱了。《大学》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说别人难听,就有人拿难听话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