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筌所论,正可作为本书的结语。《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就是四个字:
先胜后战。
“计”,是为了先胜,有胜算而后举兵;“间”,还是为了先胜,掌握敌情,知己知彼,然后出战。
“先胜后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是——
不胜不战。
没有胜算,没有胜局,就不要动。兵法主要是研究不战,不是研究战,要能不战而自保,一战而能定,才能掌握《孙子兵法》开篇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先胜后战的思想,谋定而后动。什么也不做,没关系,很多情况下,等待都是最佳策略。在所有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因素里面,有一个终极决定性因素,叫时间,要懂得等待,善于忍耐,并能够观察和利用时间带来的变化,并且能利用时间制造变化。时间带走了毛主席,让邓小平改变中国。如果想对抗这时间有所作为,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要毛皮擦痒老想马上做点啥。一些所谓“战略举措”,无非是决策者的焦虑情绪。不干点啥,就觉得自己在“不作为”。或者主将认为不能动,国君在后方觉得他“不作为”,焦虑得不得了,非要有所动作,情绪才能缓解一下,一动,就成了“不作死,就不会死”。
https://xpanx.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