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感觉就像是神迹。”
“为你浪费的时间比其他时间都好,都更像时间。”
“字句如鱼沉,修辞如雁落。”
“运用一个你其实并 不懂的词,这根本是犯罪,就像一个人心中没有 爱却说我爱你一样”
“那眼睛只是看着你就像要承诺你一座乐园。”
“我跟你在一起,好像喜怒哀乐都没有名字。”
“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当我写下来,生活就像一本日记本一样容易放下。”
“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这美真孤独。美丽总之是孤独。在这爱里她找不到自己。她的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是根本没有人的孤独。”
“李国华说:记得我跟你们讲过的中国人物画历史吧,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
“文学的生命力就是在一个最惨无人道的语境里挖掘出幽默,也并不向人张扬,只是自己幽幽地、默默地快乐。”
“我是个任人云霄飞车的乐园。人乐云霄,而飞车不懂云霄之乐,更不懂人之乐。”
…………
诸如种种。
美么?多么美的文字,正如别人评价她是靠老天赏饭式的惊天才学。可是美的背后,却不禁让人感到凄美。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她,本该有着令人羨艳的人生,但是命运终究没有放过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她被崇拜的老师诱奸了。也曾关注过作者,这本书就好像林奕含的独白。可以想象么?一个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打着文学的幌子发泄着自己的私欲,面对孩子毫不手软,还告诉自己温良谦恭让,这样的人简直禽兽不如。看的过程中一直愤恨难忍,他有多残忍,我就有多心疼女主的化身。看过电影《熔炉》《素媛》,皆是性侵小女孩,悲痛之余,多的是无奈。这大千世界,肮脏之处怎会如此肮脏。
热爱文学,迷恋文字,破碎么?身体的破碎,灵魂的破碎。那种被压制的情绪书写到不会言语的本子上,是安全的吧,自尊心不允许外漏,教养中不谈及性爱,予朋友不得被看重,没人理解,没人原谅,怎么办?只有自己原谅自己,用文字的鬼魅原谅这所有的肮脏。
以为,文字可以原谅一切,文学可以洞悉所有。身体为附品,灵魂作血肉,爱情是祭品,这样的话,就好了吧。
爱么?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呢?恐怕年少时的她也无从得知。还未经历过挚爱的美好,便涉足这扭曲的爱恋。这爱是泥潭,于世间所不容。毋宁说爱情是老师,不是,并不是,欺骗拯救不了灵魂,爱的分明是文学,那种文字的美,极致得美,被李国华冠以文字爱情的美。
思琪即奕含,成人的她接受不了异性的求爱,不言而喻,她接受不了她自己,更原谅不了自己。爱?!圣经里说,爱里没有惧怕,若爱,便把惧怕去掉。可是分明,无法再爱。世界里的爱,早已随着文字去了远方。
以为,爱情可以超越所有,爱情可以打败一切。但其实,爱,是罪魁祸首。
去么?不如归去。可能这是给予解脱最好的办法。文中的思琪疯了,现实的奕含走了。鲜活的生命都不再鲜活。值得么?这世界没有感同身受,我们无法理解她的痛苦,于她而言,可能活着比死去更加煎熬。
日本美学中崇尚死亡之美,死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海德格尔也提出过一个观点:向死而生。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并不是推崇死亡,死去是最好的解脱。心窍不一,思维不同,遇到事情处理的方法便也不同。
奕含累了,她的世界里文学被玷污,灵魂被侵蚀,她找不到生存的方向了。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支撑,又怎能在这世上存活?她写下这本书,必然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可以窥见这世界某些角落的肮脏,被揭发的丑陋,总会得以重视。希望不要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个世界该是美好的。我们被忽略的性教育,也该反思警醒。
怡婷,她的灵魂双胞胎,得知了一切满心悔恨,看,怡婷没有离去,她也在救赎,听伊纹姐姐的话,努力的生活。难道不是隐喻的象征,好好活着,忘掉伤痛的另一个思琪么?当然,于现实中,不也象征着那些曾经受过伤害的孩子,要好好的,勇敢的,努力的活着么?
伊纹,思琪的知心大姐姐,美丽端庄博学多才。本该拥有幸福婚姻的她却遭遇家暴。因为爱,她一次又一次忍着,可是却换来无尽的伤害。她怎么不反抗?反抗有用么?当然有,因为爱,她忍,可是也因为爱,她无法再忍,这是她用心爱的人,却要治她于死地,离婚,不如离婚。一味地忍耐不一定换来海阔天空,也有可能是无尽深渊。简言之,家暴不可忍!!!
仅此。
林奕含,很好听的名字,一如你的人一样美丽。❤️
评论